我住在一处二线城市。
二十年来,这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时候,放眼望去是老街老巷,如蛛丝般盘错;现在,许多承载着记忆的建筑早已焕然一新。
半年不出门,兴许有个老地方已是全新的陌生。
今天等车,我望着对面一座八层的普通民房,脑海里思绪翻涌。
哼着大梦的曲调,我不禁看到了行人往来的匆忙。
如果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那生活的节奏肯定比现在我所看到的,更加繁忙,更加快速。
那种生活是有必要的吗?或者没必要的吗?我能适应那种生活吗?我该思考这个问题吗?
连串的念头,浮现在心海。
人们为什么在匆匆忙忙,为什么迷失在路上。我的心,为何总是与世事浮沉。
这便是入梦的特点。这些妄念与幻想,是一切心灵颠倒痛苦的根源。
其实,那座房子就在那,不新不旧,不高不矮,一切的感受,都是我赋予它的。
我的价值判断,像一个滤镜,不停审视世间一切,分析数据,但最后得出的任何东西,都只在我心内发生。外部世界依旧如初。
是迷是悟,是识是智,是成失败,都在一念之间。
一座房子,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那个时代的技术,那个时代的观念、审美、用途,都决定了它的形状、质地、高低、作用。
而我们作为年轻人,认为心外有一个真实的时代洪流存在,房子代表着金钱资源、身份地位。
身处洪流中,我们必须玩这场勾心斗角的角逐游戏,因此诞生是否该快节奏、慢节奏生活,是否该努力打拼还是躺平放弃的问题。
这是因为,我们被房子所转。一个因缘和合的产物,却让我们诞生出一系列担忧遐想。
这是我们丢失主体性的表现。
这种时候,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可以有另一种眼光。
其实,房子就是房子,无论高,无论低,无论好坏,都是用来给人住,给人用的。
低矮民房,是一层层垒起来的,高楼大厦,也是一层层修筑的。
简陋棚户,能够遮风挡雨,豪宅大户,也能遮风挡雨。
陋室与别墅,它们存在于这个地方,都与人一样,不过几十年住世,就会人去楼空,变成一座空楼,一个寂静之地。
再多过一段日子,人类如果灭迹后,这些楼房就会缠满爬山虎,被各种藤萝植物覆盖,沦为鸟兽的栖息地。
这样看起来,一座二线城市的楼房,和一线大城市的楼房,又有什么不同呢?
楼下种着的行道树,来来往往的或快或慢的行人,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退一万步,不说楼房的存在,哪怕是人类的文明,超前科技带来的开创性局面,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上,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宇宙不会为谁闪烁,宇宙本身就是一团巨大的混沌与光明。
人的生命本质,就是和楼房一样,因缘和合,并没有我们附加的各种故事和感受。
一切有形都会消失,这是公平的象征,也是自由的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57841/ad2486787ea0d7d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