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的童书是怎样的?
一本童书能够让儿童喜欢有两种可能,一是消极意义,让儿童完成了宣泄,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他宣泄之后,皮皮鲁应该如何构建自己有意义的生活?问题中没有得到给出答案。二是积极意义上的让儿童完成了进化。比如说绿野仙踪,西游记隐喻了儿童的成长,被称为英雄的旅程。在绿野仙踪中多萝西,生活在这个灰暗毫无色彩的地方,孙悟空也是不喜欢他当时的环境。
二、儿童文学领域经典有怎样的特征?一是是用象征或隐喻的方式,触及他生命及成长的核心冲突。其次是围绕着冲突给出了正向的解决方案。儿童文学常见的故事是成长故事,往往有三类角色主角反对者和帮助者,但是帮助者不是替代,因为没有人可以代替你的成长。
三、怎么让儿童爱上儿童爱上阅读?
儿童的大脑偏爱故事,就像肠胃需要食物,那么在进化的过程中一层一层的叠加,最底层的是爬行动物呢,偏爱安全中间一层是哺乳动物呢,欢乐会伤心,这里是情绪的开关,最外一层是理智脑室进行思考和决策的地方。
儿童偏爱,安全又喜欢冒险,调节这二者的是情绪开关。故事把儿童带到了一个惊喜的世界能够去经历在现实中不能发生的事情,他经历恐惧,独自面对危险的孤独,也会经历友情经历,打败邪恶力量所带来的快乐。
儿童不喜欢阅读的根本原因是识字量不够。阅读障碍重重,在自驾游当中是一辆毛病百出的老爷车,是不愿意去上路的,所以在学前的低段要提倡阅读绘本。同时也要尝试长文,挑战是精选一些难度适中或偏南的故事,帮助儿童完成英雄意义的对应有二三十篇。
第二是跟生命的气质有关,喜欢兵器或兵谱,他不希望掺杂太多的情感因素。这是正常的,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在人格和智力的发展道路上,有人喜欢诗,有人喜欢文学,作品正如罗素所说,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
第三个是父母和老师造成的,儿童阅读是一种自然需要。他不能够像谈恋爱那样子去证明。当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他的大脑处在活跃的状态,高品质的学习正在发生,不需要通过读后感来去证明。
有两种情况是需要干预的,一个是家庭没有阅读环境自由,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二是阅读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不愿意挑战自己现有的水平。如何进行干预呢?首先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固定且有规律的时间保障。外部激励包括三种方式定期的阅读庆典,每周要表扬三类人,阅读量大的儿童阅读品质高的,儿童阅读进步很大的儿童。发动常规的阅读冲刺,在二三四年级对难度比较高的书进行挑战,三是通过导读,四是讲故事会比较适合低段。
而内部的激励就是通过整本书共读,把儿童不断带进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对真正的好书产生强烈的兴趣,在自然状态下它会偏爱宣泄类的书。比如说看到对生命自身的深度关联,就会产生深刻的兴趣,儿童可能不喜欢《青鸟》,但是他会追问幸福是什么?而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花婆婆》可能就已经开始有所了解,阅读真正的兴趣是来自于作品的本身。
还有一个终极大法就是老师自己先按上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