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洛伊·山多尔:《烛烬》

马洛伊·山多尔:《烛烬》

作者: 亚瑟王与圆桌骑士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17:09 被阅读0次

独具一格的写作手法。情节通过大段的人物独白呈现,读者成为其真正的听众,而小说中的听众——康拉德,仅给予他微弱的回应。老人所经历的时间已将当初狂风暴雨般的仇恨填埋、碾平,只余一阵倾吐的冲动。进入小说的场景仿佛一部戏剧的开始,人物的动作、情态、话语昭示着一个即将揭露的秘密,空气里有一根看不见的弦紧绷。我虽心急,却只能抱着一种迷茫的心态观望。

小说前期给出了大量的情节铺垫,故事过半才缓缓告知读者:这是一段关于三角恋的追忆。嗯,说三角恋恐怕不准确吧,将军只是自以为参与其中了而已。但我一直对康拉德抱有一种期望,在被辜负的人滔滔不绝阐述康拉德的罪责的时刻,我始终期待着他的反驳,哪怕只是一句话也好。可惜直到最后也没有。我到底在期待着什么呢?那恐怕是对于超脱于生活的真正的荣光的向往。只是康拉德以他沉默的态度告诉我:这一切终究还是败给了人性。败给了嫉妒、愤恨和不甘,败给了人性本·源里的恶劣。·

康拉德带将军去他的家庭拜谒这一段特别打动我。人格平等的两人,仅因为物质上的差距就要承受完全不同的境遇。将军那时还是近卫官之子,无忧无虑,一帆风顺,极受欢迎。而康拉德,“有时我想做些什么,但我的手却停在空中。”他是被融化了翅膀的伊卡洛斯,但融化他蜡样翅膀的并不是太阳的热,而是贫穷及父母对其深重的期盼。近卫官之子在目睹这一切之前,无法体察他沉默里的忍耐、他的笑容深处的颤抖。一场只有表面轻松的友谊。近卫官之子以为他们对彼此的贫穷和富有达成了和解,但仅是他“以为”而已。他们的并肩而立里有太多无法说出的沉重,而在此之前,这沉重只有康拉德一人承担。

说到底,克里斯蒂娜和康拉德是同一种人,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被压抑的反叛如出一辙。将军当初为何娶了克里斯蒂娜为妻呢?我不禁想,是否是他在她身上看见了好友的影子,触发了他深埋的厄洛斯?但这份情欲与爱,最终被两人携手背叛。

蜡烛燃尽了,往事与人都走到尽头。在缓慢流失的余烬的温度里,我看到他们一生的消融。老朽至死亡,往事不再有人提起,爱恨也随之消亡。这是最后的热度了。火光跳跃了一下,猛然迸发出一阵光热,然后熄灭在黑暗里。

相关文章

  • 马洛伊·山多尔:《烛烬》

    独具一格的写作手法。情节通过大段的人物独白呈现,读者成为其真正的听众,而小说中的听众——康拉德,仅给予他微弱的回应...

  • 小说|《烛烬》【西班牙】马洛伊•山多尔

    读完《烛烬》之后我很想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可是我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这本不是很长的小说里论述了太多我现在的经历够不...

  • 人与人之间最难平等的就是感情-《烛烬》

    《烛烬》是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作品,它讲述了一段有关不平等友谊的故事,同时也是对一代帝国的怀念。 关于马洛伊...

  • 兴仔聊书之蜡烛烧到最后

    上个星期买到了这本《烛烬》,作者是马洛伊 山多尔,匈牙利人。 匈牙利,这个国家很有意思,据说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 读书:这本书我准备看第三遍

    《烛烬》出自匈牙利国宝级作家马洛伊·山多尔之手,这本书非常的薄,情节简单,讲述了庄园的主人 终于等来了四十一年没见...

  • 周二的下午很热

    今天险些又读完了另一本小说,是马洛伊·山多尔的《分手在布达》,作为匈牙利顶级作家我之前读过他的《烛烬》,这是我读他...

  • 《烛烬》读后感

    听裘山山的推荐,关注了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在图书馆一口气借了他的著作五本。 今天把《烛烬》看完了。真的是一本...

  • 马洛伊《烛烬》浅谈

    遇见《烛烬》是一个意外。说到底,走进那家书店本身就是一个意外。我只是去参加新海诚主题的漫展,然后遇到了大雨。人生的...

  • 马洛伊·山多尔《烛烬》——回不去的奥匈帝国

    那代人确实很棒,但是稍微有点孤独。他们不能幸运地融入世界,他们虽很高傲,但心存相信:相信正直,相信男性品德,相信沉...

  • 马洛伊-山多尔

    我很庆幸家里有这本书,很庆幸自己打开了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我的世界里又多了一个足够俯仰崇慕的人。 马洛伊-山多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洛伊·山多尔:《烛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yr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