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烬》是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作品,它讲述了一段有关不平等友谊的故事,同时也是对一代帝国的怀念。
关于马洛伊·山多尔这个作家很多人可能很陌生,他不是一个出现在畅销书单的主流作家,他的作品也是近几年才被中国读者所熟知。
马洛伊·山多尔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王国北部的考绍市的贵族家庭。
马洛伊的作品有几个特点,一个是贵族气息,一个是战争的影响。这都与他的生活经历相关。他经历过一战和二战,而这两次战争都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正因为他的跌宕起伏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烛烬》这本书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24年,烛烬这个词汇在这里有三重意思。
第一重意思就是简单的蜡烛熄灭。故事主要讲述两个几十年没有联系过的老友再见面。以坐在最后一次见面时的地方谈话为主要推进方式。
蜡烛是他们的照明工具,蜡烛熄灭代表谈话结束 。
第二重意思是将军生命的结束。就像将军不断重复的那样,我还活着只为了再见到你一面,再见面前我不会死去。
将军和上校的再次相遇如同将一支所剩不多的蜡烛再次点燃,他的生命再次点燃。燃料则是那些过去留下的谜题和隐瞒。
当所有一切说明后,当将军知道了真正的答案。唯一支持着他还活着的力量已经烧尽,等待他的是早该来临的死亡。
第三重意思是帝国时代的消亡。将军从小接受着贵族教育,他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也是帝国的见证人。
在将军年少的黄金时代,正是奥匈帝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他的父亲和佛兰茨·约瑟夫一世打猎,他在美泉宫见到过茜茜公主。
但随着年少时光的结束,所有看似步入正轨的生活都在瞬间崩溃。茜茜公主被杀害,奥匈帝国解体,将军也将自己封闭在城堡和猎场中,再不去关心任何事情,除了那个离去的挚友。
挚友是他和那个时代唯一的联系,也是唯一的幸存物。当和挚友的会面结束后,最后的牵挂也了然而去,黄金时代才真的结束,那个属于奥匈帝国的时代才真的消亡。
伴随着奥匈帝国消亡的悲情,《烛烬》的故事也是悲情的,看似简单地情节在精巧的结构中让人回味无穷。从开篇的悬念到最后没有讲清的答案,在插叙、倒叙和对话中,用阴郁却又充满哲理的语言,将扑朔迷离的友情、爱情、背叛、谎言姗姗到来。
这本书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将军自己的故事。从他的父母、乳娘讲起,将一个从小出生在优越家庭的贵族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将军是一个出身高贵的人,他从小就接触着精英教育,在上流社会中很早就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上学的时候,将军认识了上校,上校出身于没落的贵族,贫困而又自尊。
在很小的时候,两个人性格互补,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阶级和金钱让他们越来越远。
将军的付出更多的是来自于优越感,他不求回报,是因为强大的家庭背景让他充满自信。
上校敏感的自尊心是来自于贫困家庭的自卑,他深知自己和将军不是一类人,一方面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好让这段友谊变得看似平等,另一方面又享受着将军的好意。
两个人一开始就不对等。
表面上看将军的高高在上,但其实他才是那个低微的人。上校一直占领着心灵的至高地,他的所作所为都影响着将军,而他自己却随心所欲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换句话说,两个人的友谊开始于将军的主动付出,也是由将军努力在维持着。虽然上校明白这些道理,但他脆弱的自尊心并不允许自己完全接受他的好意。
在第二部分,通过对话体的方式,通过将军的叙述讲述了两个人是如何分道扬镳。
从故事的一开始就提到了将军的妻子,他的妻子也是出身贫困而又浪漫多情的人。有着深爱的妻子,强大的财富,高贵的社会地位,以及挚友在身边,将军在那个时候可谓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是在那一天,一切都变了。
在打猎的时候,上校用枪瞄准了将军的头。第二天上校逃一样的失踪了,在自己都没去过的上校家,将军见到自己的妻子。在那一瞬间,将军开始对生活产生了怀疑,他感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他认为挚友和妻子都在背叛自己。
他选择了自我封闭,远离了妻子,自己住在猎场。直到妻子死去后,他才回到家,将所有的妻子的东西收好,并保持着贵族礼仪,没有私自打开妻子的日记。
将军不见客,什么都不做,每天都在问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友谊的结束。他进行了很多的分析,把问题归结为许多方面,社会地位、家庭、财富等等。
在那一天发生后,上校并没有变,虽然他好像自我放逐一样辞去了官职,去了热带。但他本质上还是他,虽然自我放逐的过程好像是在赎罪。
他的罪是对谁的呢?是对将军?还是对将军的妻子?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给出任何确切的答案。在两个人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将军对于这段友谊的珍惜要远超于上校。即使在两个人风烛残年之时,在将军心中,上校永远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在上校的心中,将军只是儿时的伙伴,只是一个故友。
马洛伊·山多尔是一个非常擅长于描写人物心理的作者,他很擅长用细致入微的语言和行为去构造不同的人物,在同样的事件中,每个人因为自身原因的不同反应和对待。这样的对比经常有一种讽刺效果,在这种讽刺效果的背后往往是一厢情愿。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一本书《伪装成独白的爱情》正是如此。他擅长刻画一段感情或者是羁绊中不平等的关系。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用不同的身份去理解。
不同于一般的POV系统,马洛伊·山多尔是在普通的对话中将这种思维灌输在作品中。就像是在《烛烬》中,大篇对于过去和友谊怀念的话语是由将军说出,和那些和普通朋友聊天的谈资是上校来说。将军对上校保持着完整而又高贵的礼仪,上校却并不愿意回答将军的问题。
其实在上校的沉默中,答案也渐渐揭晓。
在文中,没有对任何的问题有直接的回答。将军的妻子到底爱着谁?谁又真的爱着她?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切都没有真正的答案。
为了不过多的剧透,这本书就讲到这里。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每个看过书的人都能捋顺。
虽然剧情简单,但是作者的用字用句却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将军和上校的对话更是字字珠玑,句句充满深意。不是简单地询问或者是逼问,而是在问题中包含着对人生睿智而又忧郁,深沉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