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之三

作者: 江北桑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1:00 被阅读52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社会现象——男人阴柔化,女人阳刚化。每每看到活跃在荧幕中的各种所谓的男神,摆弄着各种花里胡哨的头发,娇声娇气、锥子脸、粉黛、眼线甚至一说话都要翘起兰花指。以至于我能瞬间联想到一个英文单词形容,便是delicate,中文解释为精致的、娇惯的,如此形容再好不过了。

      我不禁会想,难道是大众的审美观畸形了吗?还是如今的时代价值观就是这样?我才如此格格不入。

      究其原因,应该是一种审美价值观的低幼化,被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指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以及韩国的脸文化。说它们是一种文化我觉得已经极大的抬举它们了,或许说是一种浪潮更为恰当。

      我不太记得是罗振宇还是马东说过,过去的娱乐风向标便是80年代左右的女性主导的。当她们想要展现活力才艺,快男快女火了;当她们想要结婚了,非诚勿扰火了;当

    她们结了婚,爸爸去哪儿火了。娱乐在马东看来永远是做内容,而不是做形式。而现在的娱乐风向标不就是被我们90年后者00后所主导吗?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或者说尚未成熟的我们会认同这些潮流也似乎说的过去。毕竟还年轻,我们毕竟不是白先勇先生在20来岁就写出了台北人,我们追求的可能是张爱玲口中的:出名要趁早。不管以什么方式,只有先让别人认识了你你才能赚钱才能经济独立才能有机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或者事。就像许知远问李诞你需要多少钱才能真正活自己,李诞笑眯眯的说那可能真的需要几个亿吧。可我们现实社会中谁又有几个亿呢?百分之一?万分之一?这大抵我们活成自己不想活的样子原因吧。我们90后是可悲的一代,首先房子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谈什么狗屁的理想。狐狸与刺猬我们大抵是刺猬吧。

      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由周围的存在给你刻画上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与共性。教育的让我们个性被同化,共性增多,然后突然出现一些新颖的个性,可能会眼前一黑。但比上这个我更欣赏徐志摩的看透,有人解读再别康桥说其实是他内心的自卑,就如王石所述:你既然都轻轻的来,至少轰轰烈烈的走吧。因此认为他只是文化上的自卑,融入不进英国的精英层。让徐在剑桥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不苟同,中华文化5000年你自卑什么?文化底蕴不够还是什么?你有文艺复兴我有牡丹亭和金瓶梅,我还有集大成者红楼梦。你有哲学我有诗人,我还有庄孔孟墨,何必自卑。就算文革否定了一切东西包括好的东西,但我们文化的底蕴是不可磨灭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印记,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模仿别的文化。回过来,在说说再别康桥,当然她写的更不是林徽因,我对它的理解为再别人生更为合适,我们每个人都是来人世间走一遭,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终究归位一抔尘土。

      到了限娘令的出台,各种艺人展现出极大的求生欲——秀肌肉的秀肌肉、头发染回来的染回来,我不禁笑了出来,原来他们能正常的。但也从侧面反应了,感慨道:他们也是悲情的小人物阿!

      再谈一谈,女性阳刚化这个话题,有些人会说,她们很酷,特立独行,我不觉得。这是我们长期以为男女不平等的理念禁锢了我们的思想。男女平等这个话题很严肃,翻译成英文便是gender equality,但是我觉得翻译成equal rights between men and women,而不不单单是性别上的差别,而且生而为人权利的平等。在欧美女性如果这样并不会让别人觉得诧异,很正常,因为他们都respect对方。只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我想这些女性并没有为了酷而去刻意表现什么,她们这样也许是为了舒服,因为喜欢罢了。

      以上见解只是代表个人浅见,如有不适,请当我转基因食品吃多了变异了吧……

    杂论之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论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yv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