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早晨,家家户户门上挂着艾草, 用大锅煮了一夜的粽子,飘出诱人的清香。当大人掀起锅盖,这时的孩童,顾不上吃粽子,而是快速挑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鸡蛋。
那些被染成深色的鸡蛋在端午节这天,变成了孩童手中的游戏武器,他们用碰鸡蛋的方式来寻找过节的乐趣。那时的他们还太小,不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而诞生的节日。
他们手握鸡蛋,胸前挂着五色线编织的荷包,一蹦一跳来到大街上,希望今年自己的鸡蛋成为王者,把所有小朋友的都打败。
煮熟的鸡蛋,在碰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用尖头去碰往往不易破碎。还有一定要下手快,在对方还未反应过来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方的鸡蛋就四分五裂, 立马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无论输赢,孩童们都会爆发出欢快的笑声,那笑声会传得很远很远,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能听到。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哥哥一家从青岛回来,电话问我,我自然欣喜。
到了年纪,父母盼儿女在身边相陪,在外拼博的儿女也只有回到母亲的怀抱,才会卸下盔甲,放松心灵,一扫疲惫不堪的倦意。
回到家,便似小时一样,自由自在的想说便说,想睡便睡,脚步悠闲的踏在乡土之上不沉重,不急促,不焦虑。
和叔叔大爷拉会家长,和兄弟姐妹聊会曾经,偶遇多年未年的朋友,会激动的话语连连,兴奋不已。
乡情是远离故土的人固有的情结,而家乡的亲人则是游子牵肠挂肚永远的心结。
世间再也没有比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更让人愉悦的了。
你看,我的老父老母,两个老人,一方院子,院内有花有草,有整齐的菜畦。
父亲每天都会和这些植物对话。桂花今年又长了一截,栀子花在含苞待放,红的,黄的,白的,一些叫不上名的花儿正开得欢,远远看去,还真象个小花园。
菜畦里,有老绿的黄瓜倒垂在藤叶之下,有正在抽条的豆角和清绿的黄洋芹,还有刚刚培育的小葱。
站在屋檐下,听到燕子在叫,抬头看,两只似花瓶状,用衔来的泥巴,一点点垒起的燕窝,竟是那样的精致而坚固。
为此惊叹,那么柔小的鸟儿,竟有如此智慧和力量,在方寸之间,塑造如此精美的作品。
听妈妈说,燕子妈妈每年春天都来,生下小宝宝,便出去觅食,小宝宝便乖乖的呆在小花瓶的窝里,等它的妈妈回来。秋天来了,小宝宝长大,便和它的妈妈又飞回南方。
想来父母是良善的,他们的良善感召着远方的飞禽,它们不远万里,总会在每年的春天如约而至。
谢谢这些可爱的燕子们,让我父母的晚年生活,又多了一份念想和乐趣。
拿出手机,拍下院落,还有檐下精美的燕窝。我想,我拍下的不止是温馨,还有对家那种骨子里的深情。
无论我们多小还是多老,在父母面前,永远只是个孩子,无拘无束,任性随意。
只要我们高兴,做父母的总是默默付出,那怕他们的身体已渐渐不能承受病痛之重,他们依然穿梭在小院里,忙碌着为我们做可口的饭菜。
这两天,天公作美,不冷不热,晨曦和斜阳都好似为我们应景,隐隐约约,时藏时现。
早餐和晚餐,特意把餐桌放在院子里,来还原生命中曾经亲密无间的那种快乐。
我和我亲爱的家人们,在桌前慢慢享用端午美食,畅谈小时那些美好的时光。
说到高兴处,还和嫂子玩起碰鸡蛋游戏,结果我每碰必输,惹得家人哈哈大笑,小院里笑声回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