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寒热病的治疗
“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厥痹,是厥逆之气上及腹部,治疗时可取阴经或阳经的络穴,但必须察明主病的所在,在阳经用泻法,在阴经用补法。
“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颈侧的动脉是人迎穴,人迎属足阳明胃经,在颈筋的前面。颈筋后面是手阳明经的腧穴,名叫扶突。再向后是足少阳经的腧穴,名叫天牖。向后再次一行的经脉,是足太阳经的腧穴,名叫天柱。腋下三寸处的动脉,是手太阴经的腧穴,名叫天府。
“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喑气鞕yìng,取扶突与舌本出血。”阳邪上逆而头痛,胸中满闷,呼吸不利,当取人迎穴治之;如果突然失音,喉舌强硬的,当取扶突穴刺之,并针刺舌根出血;
“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yǒu。暴挛痫xián眩,足不任身,取天柱。”如果突然耳聋,经气蒙蔽,耳失聪,目不明的,治疗时取天牖穴;如果突然发生拘挛、癫痫、眩晕、足软支撑不住身体,治疗时取天柱穴;
“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如果突然热渴,内脏之气上逆,肝肺二经内蕴的火邪相互搏击,以致血逆妄行,上溢鼻口,治疗时取天府穴;以上五穴,即是所谓的天牖五部。
“臂阳明有入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手阳明大肠经入于颧部而遍及全齿的,叫作大迎。所以下齿龋痛应取大迎穴,其恶寒的,用补法;不恶寒的,用泻法。
“足太阳有入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足太阳膀胱经入于颧部而遍及全齿的,名叫角孙,所以治疗上齿龋痛,应取角孙穴及鼻和颧骨前面的穴,在刚发病的时候,如果脉气充盛,就要用泻法,反之则用补法。另有一说,可在鼻外侧取穴施治。
(原文)
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喑气鞕yìng,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yǒu。暴挛痫xián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臂阳明有入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
今天学习了一些寒热病的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