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种扯蛋的问题还用说吗?好,给你扯个大蛋
富足感乃是取决于他所期望的财产,和已经实际拥有的财产之间的比例。
如果他期望有一百万在账户,而实际已赚足了九十九万,这样他会感到富足。可是,如果他期望身家千亿,那么即使一天一个亿,也会觉得怏怏不乐。期望好比分母,实际则为分子,如果仅盯着分子而忽略分母,你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腰缠万贯却犹恐不足,另一些人才过温饱便感激不已。
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
第一类属于人的天然和迫切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它们相对比较容易满足,但如果一旦出现匮乏,就会带来极大的痛苦;
第二类属于天然的但不迫切的需要,如食欲、情欲、性欲等,它们同样出自天然的生理需要,但不是那么迫切,也不是非得满足不可;
第三类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需要,如对奢侈、排场、铺张和辉煌的追求,它们不属于生理需要,而是心理需要,很大部分还是受虚荣心的支配,这些需要没有止境,而且永远也无法完全满足。
把这三层需要放入叔本华的哲学中,我们就发现它们全由意欲引起。第一类需要受生存意欲的支配,第二类需要受情欲的支配,生存意欲要求人活着,情欲要求人不仅活着而且还要繁衍后代,因而它们是属于人的本质需要,这两类需要的匮乏会使人感到痛苦。
最后一类需要则是人的非本质需要,它更多是受到他人影响的结果。我们因在意他人的眼光,才会去讲究排场、追求奢华,每天穿着华丽、披金戴银的在人前显摆。假如没有他人的存在,我们也就不会去锦衣夜行、沐猴而冠了。显然,如果第三类需要如果无法满足,就会把我们引向另一个痛苦的极端——无聊与虚无感。
把这个感,分成三类。第一是安全感,有钱有安全。第二是存在感,别人承认我有价值有能耐,第三是优越感,我比别人有品有格有地位有调调。
一切的根本,来源于对欲望的自我期许,这,就是意欲。你,意欲何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