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2-29关于《邓稼先》的思考(摘录1)

2020-02-29关于《邓稼先》的思考(摘录1)

作者: 语味悠长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7:55 被阅读0次

    01前言

    28日在讲解《邓稼先》时,班级的金同学通过“互动面板”提问:为什么本课的小标题字数不一样呢?

    当时,上课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就忽略过去了,课后,思考了一下,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问题,杨振宁在写作时为什么不用整齐的标题呢?

    自己不敢妄下定论,只好求助“知网”。以下是从“知网”中搜集的知识点。

    02情到深处文有味

    以下观点来源于《语文月刊》2019年第7期,作者向浩、童庆杰

    一、借助宏大背景抒发民族情

    第一个小标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是一种常见结构“从……到……”,本身就包含着跨越与变化,对比与反差。

    开头:讲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坐标轴上屈辱的近代史

    1.线、点、面结合。选1898年,罗列而又有节制的评价:最黑暗最悲惨。

    2.如果我们只写日常生活气息浓厚的小人物,根本就可以避开民族历史不谈。

    在写伟大的历史人物传记时,我们往往先将人物置身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以映衬人物形象,突出人物伟大的历史价值。

    “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

    1.首先,作者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将人物置身于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坐标轴上,赞美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转变的杰出贡献,而不仅仅是对新中国的贡献。

    2.其次,也突出他的科学家身份。邓稼先是一位以祖国为重的科学家,爱国是他的灵魂所系。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3.最后,通过“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的反差性描述,让读者体会到冷峻无奈的错位感。

    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除了无限敬佩之情外,怎么能不为他寂寞的遭遇感到惋惜?这么写,也在为他鸣不平。

    题外话:其实我认为这里有感到惋惜的意思,但是“鸣不平好像不太恰当。从杨振宁最后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道路是对的,是无需他人为他鸣不平的。

    这里的情感,一是无限敬佩,一是略有惋惜。应该就够了。


    这一部分,即是在写邓稼先个人,也是在抒发作者的民族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历史冲击力。

    二、借助生平时间轴抒发同事情

    第二个小标题:“两弹”元勋

    读完作者的分析,我立刻想到了一个设计点:

    数一数文中的时间,发现背后的深层意蕴

    1945年,邓稼先21岁,从西南联大毕业,可见他的聪慧。

    1948年到1950年,美国博士毕业,时间短,化“不可能”为“可能”,可见他的聪明与勤奋。

    根本原因在于爱国心激励着他发奋学习,与时间赛跑。

    “立即”,归心似箭,报国心切,也佐证了这一点。

    有三处写得详细: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这是原子弹与氢弹爆炸的时间。

    1986年7月25日

    这是邓稼先辞世的日子。

    可以猜测是作者做了特别的处理,基于对于好友的深入认知。

    在邓稼先心中,核武器试验与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或者说,对于邓稼先这样的伟大人物,世人应该牢牢记住三个时间点:两弹爆炸的日子与他离世的日子。“两弹”元勋,已经成为邓稼先最重要的身份。

    再看一组数字:

    1985年8月(第一次手术),次年3月(第二次手术),1986年5月(第三次手术),7月29日逝世。

    数字的高密度与快节奏,让人震惊。

    我们可以通过冰冷的数字,感受邓稼先生命进入倒计时阶段所经受的折磨与不幸,也能感受作者发自内心的同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手术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可以说,邓稼先将毕生的精力与才智完全献给了国家。

    死的时候,浑身大出血,富有救世英雄的悲壮意味。

    题外话:其实,我认同三个重要时间点的说法,在邓稼先的一生中,这是他的主要事业,是他用生命在完成的事业,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对于手术密集的说法,我想杨振宁可能更想表达的是他即便是生大病,他的心中也想着自己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所以,杨振宁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邓稼先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2-29关于《邓稼先》的思考(摘录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fm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