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到了大二,没有大一“好好学习,从新开始”的憧憬和动力,也没有大三“保研考研,在此一搏”的氛围和压力,可以说是相当“颓废”了。再加上大一期间没有学得很认真却也拿到国奖(完成了大学期间一个重要期待),专业前几除了我都转去学校更好的专业,更是给了我这条咸鱼不翻身的理由。嗯,于是很快就年底了,期末在向我招手而我还什么都不会。
不会也没啥,不会就学嘛,但要命的是我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思考。
_(:з」∠)_为什么会没有动力呢,难道学习对我来说没有价值?不得不说,在我的认知里它的价值更多像一个标签、一个敲门砖和入场券,而我的努力无非是为了拿到它去往更高的平台,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太多的价值。就像高考之前的学习是为了去往更好的大学一样(更高的平台于我究竟有哪些价值,我也是没想明白的)。我知道我的认知是片面的,但我还没能站在全面认识的高度。因此就像明明很清楚健康饮食的重要,却抑制不住对美食大餐的渴望;就像明明很清楚运动健身的重要,却战胜不了对慵懒舒适的向往;我心里明白学习和考试成绩的重要,却迟迟提不起精神。
很多人会把它归于执行力的问题,但其实并不是。就像坚持早起不容易,但若连续一年早起你将获得100万你还会起不来吗?说到底还是价值的问题,在你看来它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我仔细回想了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涯,因为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有过学习动力很足的一段时间,想看看自己的动力来源。我发现,从小学到高中,直到高二文理分班之前,我妈妈都非常积极地和我的各个班主任交流。她的交流让班主任给了我更多的关注,加上我不错(非数一数二)的成绩自然获得了非常多的认可,如此在一个强大的罗森塔尔效应的笼罩下,我学得还很开心。可见,他人对我的认可和期待给了我极大的动力,进一步说这是一份价值感。当然也预示了分班后的“悲剧”,妈妈开始放手,作为“插班生”自然也获得不了太多的关注,而学习本身又没能给我太多的动力,于是在身边大部分同学去往武大华科甚至更高平台时,我与985失之交臂。
这是过去,而我面临的是期末在即应该如何调整。想清楚学习本身的价值在短时间内显然不可行,因此我决定从价值感入手。
作为专业排名前几的学生,我有完全能力把各科重难点、考点整理出来分享给其他同学,结构化的整理也是自己所擅长的。他们能借此更好地复习备考,对我的感谢增强了我的价值感,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科目的学习。同时,借此我可以和“学霸”交流探讨,与高手联络也是我喜欢的一件事。能想到这个方案,得益于“利他思维”,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利他就是利己、分享创造价值。
分享&价值顺着这个方案,我得到了老师学霸的帮助、班上同学的认可,找回了学会一门课的成就感。倒不是说期末一切顺利,但在萎靡大半学期的情况下也不算太糟吧。
之所以在期末后仍要记下这件事,觉得其中有几点值得反思。
反思&提炼最重要的当然是认知的提升,这样才能对身边有清楚的认识和判断,而不至于茫茫然,也不至于知道做不到。这其中包含一个价值判断,要想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这涉及到一个人的使命和对其一生的规划,这个问题有点大,但是非常重要。昨天我写下了一个slogan:在快节奏的时代慢一点、想明白、做更好。至少对我个人,在没有世界观的情况下,所谓方法论都是浮云。但没有谁是生来就有着清晰世界观的,需要不断地去反思和提炼。我计划在春节之前完成自己使命&规划1.0。
其次是解决问题用抓手(杠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是最高效的。如果我没有找到“价值需求”这个突破口,而是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写下大大的口号贴在墙上,定下十个闹钟提醒自己,我想收获都是甚微的。在此想借用佛学中的一句话——“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最后当然是利他思维的提升,作为群居动物我们都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帮助。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复利无穷的,在今后我也会下意识地去练习。
以上是我的思考和分享,也欢迎你提出你的看法,帮助我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我放假啦,在此也祝每一位学生假期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