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是绝对自由的吗?
这要看你怎么看。
单子的粒子(不与其他粒子发生关系),也就是说粒子处于封闭的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指的封闭系统)时,可以说是绝对"自由”的。
但这只是理想的状况,没有哪一个粒子能处在封闭的系统(比如,把整个宇宙比作一个粒子,这整个宇宙才算一个封闭系统),而不与外界发生关系,从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不被外力作用。康德哲学的“通体关联”论证,也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虽然从理论上讲,一个粒子可以有绝对的"自由”。但现实中,一个粒子绝对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势必与它“生活”在其中的“场”内其他粒子发生关系,从而与其他粒子之间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而"身不由己”。
我们的直觉之所以与物理世界的真实情况常常相反(比如,我们以为一个力才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我们看不到特定波长的光从而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物体本身的样子、感觉不到我们地球的旋转、以为夜晚看到的星星就是它现在存在的样子而不是它们数千数万数亿万光年前发出的光、看不到时空的扭曲),是因为我们人也由数十亿粒子结合而成,这些粒子为适应由众多的粒子相互作用后而产生的平衡的、现实的物理世界,早已“改变了模样”,也就是说,物理意义上的人,早已是适应了平衡众多关系后的人,所以,"它"往往只能看到关系平衡后的、表面的、现实的世界。
而真实的、没经相互作用影响的世界,从此,被掩藏在表面世界的背后,唯有经过推理、思索后才能知道它真实的模样。
从这一点上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唯有静心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物理世界如此,其实社会世界也不例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社会是众人组成的社会,尽管本质上说,一个人可以拥有绝对的自由,但现实中,却绝不可能,除非你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永远不与任何人打交道。
你要与社会交往交流,就必须受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与他们产生"作用与反作用力”,最后,经这众多"作用力”平衡后,产生的稳固的社会环境。然后,你要生活下去,就得适应这关系平衡的社会。
叔本华曾打个一个比方:在寒冷的冬天,一
群豪猪,挤在一起取暖,但身上的硬刺,让它们难以忍受,从而又不得分开,但取暖的需要,又再次使它们挤在一起,…从而它们找到一个既可以取暖、又不致扎到对方的距离。
社会法则,就是这么产生的,你想在这个社会生活得更好,就必须适应并遵守这法则。
因此,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但人想独立,想透过这表面的关系社会,看到这社会的本质,怎么办?
尼采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道家追求逍遥自在,但这在现实社会无法实现,只好避居世外。
所以,从这一方面讲,人活着最难,一是人是由物理世界的粒子组成的,已经是适应物理环境的产物。二是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必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三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得不适应这关系的社会。[呲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