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知北游.无知无能者,故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

庄子.知北游.无知无能者,故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

作者: 岚麟小五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20:04 被阅读0次

(原文)

颜渊问乎仲尼曰 :“回尝闻诸夫子日:‘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

狶韦氏之囿,黄者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䪠也,而况今之人乎!

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

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

无知无能者,故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译文: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它的道理。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游移,而外表不变。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凝寂而不离散游移。

对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

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不会有所偏移。

狶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

那些称君子的人,如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坏来相互诋毁,何况现时代的人呢?

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

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

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

山林啊,旷野啊,这都使我感到无限欢乐。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

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

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

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的事,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事。

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人们所不可回避的。

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难道不可悲吗?

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

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

相关文章

  • 乐论

    【原文】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 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

  • 我们精神等级的差别,在于愿不愿意花时间在喜欢但无用的事上

    《庄子》原文: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 读庄漫笔——齐物论(四九)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

  • 庄子《齐物论》试读32‖三问而三不知

    庄子《齐物论》试读 原文: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

  • 读庄漫笔——人间世(三)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 写作无目的论+读写计划

    今日之我,明昨日之“我”之无知。料他日之“我”,必知今日之我之无知。今日之我,知乎?无知乎?盖其日之所进愈多,察其...

  • 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

  • 意之贵也

    《庄子》曰: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施,意之所随者不可 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是知意之...

  • 听闻爱情  承于孤独

    “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獨者,見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

  • “命里十钱,难求百金”,命里的钱,都有定数?别只看字面含义

    很久没和大家聊《庄子》,今天分享一句《庄子》里的名言: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奈何。 这是《庄子•外篇•达生》中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知北游.无知无能者,故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lc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