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道学•国学•养生哲思
庄子《齐物论》试读32‖三问而三不知

庄子《齐物论》试读32‖三问而三不知

作者: 一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7-18 15:04 被阅读2682次

    庄子《齐物论》试读

    原文: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在前面尧舜对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不释然的帝尧。但这个尧和儒家理想的尧差别是很明显的,比如《尚书》中的尧是“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史记》中的尧也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

    从引用的经典里你可以看出,儒家理想中的帝尧大都是温文尔雅,大知厚德的谦谦君子,很可以传诸后世。

    然而,在庄子这里,圣王帝尧却被剥去了光彩的外表,露出了一点人间烟火之气。他同样也有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也有不释然的困惑。

    我们说,当尧想去攻打三个小国的时候,他的想法并不一定是恶意的,相反,也可能真是出于善良愿望,以期拯救三国之民于水火。只是这个善,出于帝尧的自以为善。

    庄子拉出尧的故事,似乎有意借尧暗度陈仓,与儒家进行一次特别的对话。因为仁义作为儒家的核心要义,推崇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或者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仁爱态度,明显是根基于他们的自以为是。既然是“是”,那么就应该像太阳一样光照万物,泽被后世。太阳只有一个,根据象天法地的原则,真理的太阳自然也只能有一个,这个真理太阳就是儒家思想。

    在尧舜对话时,庄子并没有直接对儒家这种狭隘的观念和热情予以抨击,只是留下一个令人费解的不释然。就算你是太阳吧,可是你怎么知道你需要的东西别人也一定需要呢?如果别人不需要这种太阳,那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把自己的太阳强推过去,岂不是会将人灼伤,给人徒增痛苦?

    何况儒家的自以为的“是”,在庄子看来,也不一定“是”。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啮缺问王倪的故事。

    啮缺和王倪都是修道之人,但真正好玩的是什么呢?好玩的是,啮缺是王倪都跟帝尧有很深的渊源。

    《天地》篇中说,尧的师傅是许由,许由的师傅是啮缺,啮缺的师傅就是王倪。此外,王倪还有个师傅,叫做被衣。所以真算起来,啮缺和王倪两人,一个是尧的师爷,另一个是尧的祖师爷。尧虽为帝,但在这几个人面前,还是不入道门的小赤佬。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天地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吗?如果有,那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这个呢?

    啮缺又问:难道你知道自己所不知的东西?

    王倪说:我怎么能知道呢?

    啮缺又接着问:那么我们就无法认识万物了吗?

    王倪回答说:我又怎么知道呢?

    我们看,啮缺向老师请教的时候,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问的时候很明显都想求一个一定的答案。无论是肯定的答案还是否定的答案,总之要求一个定见,因为这是一个封闭性的提问。

    但王倪呢,三问而三不知。物有没有共同的评价标准,我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就有两说,有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能不能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这也就是说,我有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同样,我们能否真正的认识万物,又是不知道。不知道嘛,可能能认识,也可能不能。

    啮缺本来是封闭性的提问,现在却被王倪的三问三不知改变了性质,成了模模糊糊,模棱两可的开放性回答。

    后来的很多学者都根据这个三问三不知,把庄子视为不可知论者。不过,严格说来,庄子既不是可知论也不是不可知论,他是怀疑论。当别人落在一个非彼即是的立场的时候,他要落在不彼不是,彼是重叠的模糊地方。

    不过,既然学生前来求教,总不能老用几个不知道来打发,至少也要解释一下自己不知道的理由。因此,王倪说:虽然你问的东西我全然不知,还是尝试为你说说吧。

    啮缺啊,我问你。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就是真的知而不是不知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谓的不知就是不知而不是知呢?

    言外之意,我平时所说的知,是不是真的知,还不一定。我所说的不知,是不是真的不知,也还不一定。比如说,你说你知道相对论,又是公式又是图解,洋洋洒洒一大堆,可你真的知道吗?你说你不知道爱情,可是你看见某个姑娘,魂飞九天,万千思量,你又真的不知道吗?

    你还记得我以前问过你,人在潮湿的地方睡觉腰肢会得病甚至半身不遂,可是泥鳅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这三个东西,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

    还有,人喜欢吃牲畜的鲜肉,麋鹿喜欢吃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你说,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

    此外,猿猴把猵狙(猕猴的一种)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就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你看这些自然之物,就连【住】【吃】【生殖】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定论,更何况是乱哄哄的人间世,标准就更难统一了。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今天这个人谈仁,明天那个人论义,今天这个人说是,明天那个人辩非,不过都是一个狭隘的执着罢了,我怎么知道他们的道理在哪里!

    听了老师王倪的解释,以前渴求定见的啮缺转而对另一个问题发生了好奇:你不了解利与害(因为正住、正味、正色不确定,实际上是利害的不确定),难道那些得道的至人也不知晓利与害吗?”

    和之前的三问三不知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王倪的回答倒是既肯定又干脆。他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看过《逍遥游》的人,会发现此处王倪对得道之至人的描写,与《逍遥游》里藐姑涉山上的神人很相似。这些至人神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携日月,游四海,死生尚不能虑之于心,何况利害呢!

    从尧的不释然为由头,到王倪说起的生死利害全不放在心上的得道至人,庄子不破不立,在否定中表达了自己的肯定,从一个封闭的固执的偏见中超脱出来,展现出一个广博的境界。

    但这个境界,王倪知道,别人怎么看的呢?比如说孔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齐物论》试读32‖三问而三不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kh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