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书城偶然间翻到的一本书,超萌的哲学入门科普:《惊呆了!哲学这么好》。书中的内容,区别于其他深奥的哲学著作,它图文并茂的编辑,能让如我这般哲学零基础的小白轻松阅读。虽然并没有对哲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但作为日常涉猎、增加些许谈资,也值得一看。
书中按照时间推进, 从古到今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以及其部分重要观点,其中对于最古老的古希腊时代尤为印象深刻。
那个时期,自然科学落后,人类便会在各种匪夷所思的自然现象前感到困惑,这也决定了当时的哲学范畴,更多是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
初识哲学:让灵魂变得更加有趣。
网上看到一句话:有趣,不来自于你会讲多少网络段子,真正的有趣,来自于你对这个世界的挖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只有正确了解真、善、美,灵魂才能变得出色。”
于是,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去理解——有趣的灵魂,是你在挖掘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人生、对真善美的正确审视。
这样说来,灵魂的提升,与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有关,那不就正好跟哲学有所共通。
现在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看看古希腊哲人们的至理名言。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480)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说明万物流转。不仅是河流,人、物乃至自然都是不断变化的。
这对于接受了现代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来说,不难理解。但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能通过观察大自然,而的出这样的结论,是非常难得的。况且,理解不难,所谓知易行难,我们是否能把这样的思考结合到生活当中?
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90-420)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所谓的相对主义。价值观因人而异,就好比女朋友疯狂追剧《延禧攻略》,你却一集都没有看过。又比如你煞有介事地准备啤酒花生,连续一个月熬夜看世界杯,女朋友却完全无法理解。
冬天的南方究竟冷不冷,南方的人自然觉得冷,但北方的人却觉得暖和。这个观点的意思就是,世上不存在可以共通于所有人的绝对真理,这个世界的模样,其实是根据不同人的价值观,所以人,才是丈量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
人有德性,方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内心平静迟迟不至,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德性。
德性,不是日常骂人那个“德行”······
关于德性的理解,是每个事物固有的、最重要的性质。比如鞋子,它只有被穿着才能发挥该有的作用,所以鞋子的德性就是穿在脚上。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德性就是能够理性判断善与恶的知。翻译成白话就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是人类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智慧、勇气、节制、正义,是人类的四主德。
他有两个著名的学说:
其一,灵魂三分说。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欲望三部分组成。
其二,四主德。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中,理性、意志、欲望三者都被得以正确运用时,会对应得到分别称为智慧、勇气、节制的德性。如果一个人同时集齐了这种德性,则会成功召唤神龙...不,则会成功产生第四种德性——正义。
所以觉得自己缺了哪一样,就可以对应看看根源,是理性、意志、欲望中的那个出了问题吧。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想要认识世界,就必须探寻世界的结构。探寻世界的结构,就要知道构成各种事物的四因素。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四因说”。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四个因素构成的。目的因、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
举个例子,回应前文,如果最终追求的结果是“有趣的灵魂”,试着按照四个因素分析。
第一,目的因。如杯子目的是盛水,房子目的是遮风挡雨,有趣的灵魂目的是什么?暂且认为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一点很重要,若是我们连追求某个事物的目的都不清楚,一定会在追求的过程中迷惘。
第二,形式因。如果你要做一艘船,你总得有这艘船的设计图,所以我们追求有趣的灵魂,心中得清晰地知道“有趣的灵魂”的轮廓。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灵魂这个事情没有绝对统一,至少在你自己心中,有你想要成为的模样。
第三,质料因。具体的事物很好理解,玻璃杯质料是玻璃,木屋质料是木材。可是有趣的灵魂,质料就有些虚幻了。或许可以笼统地认为是:我们对世界的探索、对真善美的正确认知,都会成为构成“有趣的灵魂”的碎片。
第四,动力因。上面三个因素都准备好以后,还差最有一步,就是有人去完成它。说来也简单,就是立刻马上动起来,该看书看书,该旅行旅行,该思考思考,按照我们已经清晰的目的、形式、质料,形成去往目的地的路径,脚踏实地,摒弃迷惘,一步一步往前走去。
原来,尽管世间繁杂,但一切皆可分析。
古希腊部分的重点哲理就分享此,书中后面关于中世纪到现代的哲学观,将更多地贴近了政治、社会、人文,作为一名哲学小白,暂不妄谈。
网友评论
最后我很喜欢这句话,再次分享:有趣,不来自于你会讲多少网络段子,真正的有趣,来自于你对这个世界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