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暇”是什么?“暇”就是安详、从容、自如、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这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拥有的一种心态。
-
因为自如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才能把问题看得明白。安闲才能见理透彻,见理透彻才能有活跃的灵感。
-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意志坚定而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从容安详,从容安详则思虑周到,思虑周到则可以完成事业。
-
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
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
-
人生必须有追求,但人对于追求的目标不能过于执着。人生的最佳境界应该是顺其自然的节律,保持心灵的自由。要学着放下,放下急于求成的名利之心。什么是圣贤的境界?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充满悟性的平和之心”,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清楚地看待这个世界,并能从中感受到乐趣”。
-
道法自然。
-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可惜并不是人人都能做、事事都能做、时时都能做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是做事大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急不躁,反而更容易把事情做成、做好、做大。
从容安详。 -
有效的行动源于成熟的思考。因此处理事情,贵在深思熟虑、稳稳当当。深思熟虑则能把握住问题的本质,稳稳当当才能处事稳帖妥当。因此,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的时间。曾国潘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静坐,他在日记里说:“静字功夫最要紧。若不静,省心也不密,见理也不明,总是浮的。”
-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
从容不迫。
-
诙谐。
-
事情接手之后先不要急,便要前前后后地想清楚。想清楚了以后便不要缓,要立即奋发去实行。处理天下之事,只需悟透“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要从安详中做出来。但是安详并不是迟缓的意思。安详就是从容不迫、周祥审慎,在凝神定气中养出一种奋发的气象来。前面懈怠,后面必然急躁,对做事来说这是一种灾难,做的十件事中有九件会后悔莫及,这哪里能称为安详呢?
-
详虑还要力行,详虑方能力行;众谋还要独断,众谋方能独断。因此,所谓的“暇”,就是一种对于节奏的从容把握。
-
人是很难控制外在环境的节奏的。当无法控制外在环境的节奏时,就一定要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从而把握住工作与生命的节奏。在真正的领袖人物身上,一定要有这种游刃自如、不疾不徐、从容沉稳、气定神闲的气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