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如此轻松又沉重地过去了,站在这个时间点回望,用迟子建的一篇文章标题来总结很恰当,那就是《晚风中眺望彼岸》。
或是池莉那一篇气势磅礴的小说:《你是一条河》。
一年时间的河流,带走了一些淤积情感,重塑了一些关系模式,描绘了一些心灵地图。
今年,在写作内容上,我发现自己已慢慢能走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性。
写稿时,我可以做到把自己代入到群体视角中,写出一些比较普适的观点。写作过程已不再需要依赖强烈情感去推动,而是冷静地写,小心地写,同时和潜意识中常常跳出的自恋或自卑做斗争。
前天,带孩子约小伙伴去环球港看艾莎梦幻展。经过西西弗书店时,我说:希望有一天我能在这里签售!小伙伴妈妈给力地回答:那我要来哦!
感谢妈妈朋友瞬间满足了我心中的自恋感,真的很开心,心中充满了被信任的笃定感,眼前的书店变成了“知止而后有定”的标注。
这几天浏览了一些同行们的文字,感受了一下文风,更加确信一件事:决定一个作者能走多远的,最终还是格局,和先于读者成熟的人生观。
有人写的咋一看很亢奋,很爽,但是你不会去二刷,更不会考虑去买书。Ta的文字功能是帮你吆喝出你的难言之隐,释放一些的情绪,和劣质脱口秀的造梗一个原理。只挑拨事件,不解决问题。即使要解决,也一定会把自己先代入受害者的立场。
还有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文字,花哨的名词、深奥的原理,散发一种生人勿近、你是智障的傲慢感。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神游: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对一个心理写作者来说,既能融入原理,又让内容落地,做知识和人群的联结者,是一个很合适的方向。
这让你的文字不空耗情感、不消化不良,不增加戾气,不加剧苛求,而只是静水流深般疏解。让读者有余力喘一口大气,看一看远方。
我们有句古话,叫“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大概意思是说,人总归喜欢美好的东西长在自家。
可惜物以稀为贵,这些都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有时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我们有时并不能确定我们自身是否就是改变家庭业力关键,但可以确信的是:如果没有跳出当下混乱感强烈愿力和努力,没有把抱怨转换为行动,而日复一日沉溺于幽怨、自恋、总觉有人想害朕的幻想中,世界只会缩小、坍塌,最后至“梦想成真”。
培育兰花、玉树,都要从细微的努力开始。从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开始。
2020年,爱玲爱玲年,像张爱玲一样努力和多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