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折点
1.在每一个场景中人物追求一个与当前时空有关的欲望,不过这个场景目标而必须是他的超级目标或故事脊椎的一个方面。
2.故事脊椎是指从激励事件一直延续到故事的高潮的那条贯穿着故事始终的求索之路。
3.每个场景都是一个细微、适中或者重大的转折点。
4.转折点的效果是四重的:惊奇、增加好奇心、见识和新方向。
二、自我表达问题
1.讲故事就是许诺:如果你注意听我讲,我就给你一个惊喜。接下来便是发现生活的喜悦的,在你从未想象过的层面和方向,探知生活的喜怒哀乐。
2.最强有力的自我表达途径就是我们转折故事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三、伏笔和分晓
1.铺设伏笔是指:将知识一层一层铺垫好。
分晓是指:将铺设的知识传达给观众闭合鸿沟。
2.当期望和结果之间的鸿沟,把观众推到故事前面寻找答案时,只有当作者的预先在作品中准备了和埋植了这些见解时,观众才能找到。
3.伏笔,必须小心谨慎的处理。它们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埋植:当观众第一次看到时它们具有一种意义,但通过见解搜寻之后,它们被赋予第二层更加重要的意义。
4.伏笔,必须埋植的足够牢固,当观众的记忆极速回溯时,他们还能找到那些伏笔。
5.伏笔埋设的牢固度,还必须适应影片的目标观众。对于不那么懂故事套路的年轻观众而言,要埋设更为明显。
6.一旦伏笔闭合了鸿沟,这一分晓又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分晓的另一个伏笔。
四、情感转变
1.转折点,不仅传达见解,还能创造出情感的动力。
2.作为观众当故事的讲述过程,带领我们经历一种价值的转变时,我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情感。
3.首先必须移情于人物。其次必须知道人物想要什么,并且希望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第三,我们必须明白人物生活中压上台面的价值。这种情况下,一个价值的改变,便能打动我们的情感。
4.回报递减定理:我们对某事的体验越多,它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少。
5.故事可以从正面到正面,或者从负面到负面,如果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反差很大。以致回头看起来第一个的事件很有一点反面色彩。
6.情感是一种短期的体验,达到高峰后便迅速燃烧殆尽。
感情是一种长期的具有渗透性、弥漫性和知觉性的背景情绪。可以为人生的整天、整月、整年增添色彩。
一种具体的感情,常常会支配一个人的人格。
感情使情感变得具体。
感情被称为基调,准备和构建观众预期的方式。
五、选择的性质
1.转折点以压力之下的选择为中心。
2.善恶或者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
3.人类的行动只能驱善从是,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相信和推断出的善恶是非标准来行动而已。
4.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产生于两种情境:一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
金句:
1.我们绝不会写一个平铺直述,只是纯粹静态展示的场景,相反,我们都不想努力达到这一理想:创造这样一个故事,设计让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成为一个细微、适中、重大的转折点。
2.讲故事的人把我们引入期放之中,让我们以为自己一切都明白,然后将现实撕裂,制造惊奇和好奇。把我们一次又一次不到往故事的前面部分送。在每一次回溯的旅行中,我们都能获得越来越深的见解,深刻的理解人物及其世界的性质。
3.语言人是自我表述的工具,其本身绝不能成为一个装饰性的目的。
4.故事不同于生活,你可以随时别回头对故事进行修补,你可以埋下一个看似荒谬的伏笔,并使它变得合乎情理。推理是第二位的,是属于后创作范畴。想像是高于其他一切的第一位的先决条件,你必须自愿的地想象任何疯狂的念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