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灰色的死》——银灰色的作品

作者: 秋一白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23:05 被阅读0次

                                                                                                   ——郁达夫作品《银灰色的死》书评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外表有时很难与他的灵魂保持一致,这实在是难为人。”郁达夫先生的作品《银灰色的死》,倒像是这句话的孪生兄弟。无论是带有些许浪漫主义气息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亦或平淡细致的表达,甚至于文章想要发出的呐喊,都被包裹在一片银灰色的外表之下,表面看上去平淡自然,然深入挖掘,便会发现银灰色外表下与众不同的灵魂,这灵魂与作品的外表相融合,倒显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之中,倒又有一丝强烈冲突下的美感,实为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一. 浪漫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下是真实的世界

            《银灰色的死》作为郁达夫先生早期的作品,已经打开了他作品风格中的浪漫主义的大门,以后的作品也多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人物设置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银灰色的死》中,达夫先生没有像正常父母一样给自己的孩子安一个名字,而是浪漫地将主人公称为“他”,一个平淡自然带有银灰色外表的“他”,骨子里却是个带有鲜艳的红的“他”,这个骨子里的他,尽管表面仍旧与常人一般,身体里却爬满了鲜红的欲望——这个骨子里的“他”,想要活下去便当掉了妻子的遗物;这个骨子里的“他”,想要实施爱情的报复便当掉了仅有的几本书。他的欲望血淋淋的,以生命为代价,他像只披着羊皮的狼,用平淡的银灰色包裹住鲜活的血红色,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这世界,这个“他”,并不是一个“他”,而是千千万万个“他”。

            作品中既是带有浪漫主义风格,定然不止一个人物设置一个地方显现浪漫,在《银灰色的死》中,情节设置倒也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半夜出酒馆,仰头看明月,思妻泪两行,原来妻已亡。在浪漫的情节设置下,又隐隐约约透出散文化的微光,相必后人评价郁达夫先生散文式的浪漫主义,便与此类情节设置有关吧。然,故事是否真只是银灰色的浪漫?其实不然,思妻即死妻,更是欲望强。“他”的欲望早已融入世俗的躯壳,抛弃浪漫的爱情,将妻子的遗物典当,然后对着空气大喊一句:“亡妻呀亡妻,你饶了我吧!”转身将情感投入另一个女人的怀抱。

            《月亮与六便士》中还有一句经典名句:“也许为了实现生活中的浪漫主义,一个人必须有些戏子的气质。”这也难怪,这世界本不是如此浪漫,于是乎,人们为了实现浪漫,这世界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也定会包裹上波澜不惊的银灰色糖衣罢。

    二. 平淡细致的表达中是孤独的灵魂

            “万户千门,都寂寂地闭在那里。”“他住的楼上,没有火光,也没有生气,总之有几本旧书,横摊在黄灰色的点灯光里等他。”郁达夫先生描写之细致,像是把你拉入到一个场景之中,让你脑子里清晰浮现他笔下的画面。在《银灰色的死》一书中,他将环境、心理、动作、神态四种描写手法尽数运用,让你感受到了主人公“他”的孤独,这孤独是“他”的灵魂,纵使“他”每日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依旧无法弥补内心的不充实。有人说达夫先生表达是极尽华丽的,辞藻堆砌的运用,甚至有些过了火,略显俗套。我就短篇论短篇,《银灰色的死》一文相对于他往后的一些作品,在表达上已经收敛许多,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是平淡的运用,而这般平淡的运用,也是银灰色的,但这个表达上的银灰色,却像是在被太阳照耀着,发出银白色的光,人们顺着这光的方向行走,却发现是个在作家人物刻画的妙笔下孤独的灵魂。而这孤独的灵魂,恰好是文学上的一种美好的经典。

    三. 文章想要发出的呐喊需要读者主动按下播放键

            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见解的,而文学恰好是一种艺术。恩格斯在1888年4月写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道:“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银灰色的死》一文中,郁达夫极力隐藏自己的观点,待读者主动去按下播放键,才能听到其中他想要发出的呐喊。从初期受外国文学作品构思影响下得到的短篇小说作品,到其作品形成一种自成一派的风格,郁达夫一直在极力刻画自己作品的形象,使其最后呈现一种银灰色的总体风格,想来他被后人称为“颓废作家”因如是。在其作品银灰色的总体色调中,往往蕴藏着色彩缤纷的思想见解。既是色彩缤纷,便或许是多种见解,令人佩服。“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于银灰色下看到的色彩都是不尽相同的,于是乎,我个人关于《银灰色的死》的见解,便不再多写了,其文章想要发出的呐喊,就由读者主动按下播放键去聆听吧。

            在评论《银灰色的死》中关于人物和情节设置、语言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见解三个方面,笔者想要浅尝辄止了,而关于这篇短篇小说,一个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主人公“他”在结尾死去,而郁达夫先生也恰是在这个年临段离世,离世原因无人知晓,这种意外的巧合也在某段时期内成为了文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倒也是有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银灰色的死》——银灰色的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xv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