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方面,具体运算阶段最重要的发展是逻辑运算的获得(或建构)。逻辑运算是内化认知活动,它使得儿童能够获得逻辑结论。逻辑运算的建构,是出自作为同化和顺应之功能的先前的结构的。逻辑运算是组织经验的一种手段(图式),它优于以前的组织方式。
皮亚杰认为,运算一般有四个特征:
1.它是一种能够内化的活动,既可以在思维中进行,也可以通过躯体动作来进行;
2.它是可逆的;
3.它总是假定某种守恒和某种不变性;
4.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总是与某个运算系统相联系的。
具体运算包含三种主要的结构:可逆运算、顺序排列和分类。后两种逻辑运算是儿童理解数的概念的基础。
顺序排列:根据差异排列物体
顺序排列是精确地根据体积、重量、容量的增减在心里排列一系列元素的能力。按长度来排列的能力的发展,贯穿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这两个时期。
把一束十根左右的长短不一定木棍摆在儿童年前,这些木棍在长度上的差别很小(不到1厘米)但可觉察到。要求儿童按照由小到长的顺序来排列这些木棍。皮亚杰在这个研究中,区分出了关于长度序列的知识发展的五种水平。
在第一级水平上(四岁或更小),儿童通常把这些木棍拍成看不出有什么次序的样子。
在第二级水平上,木棍被拍成一对一对的,每一对都有一大一小两根。但各对之间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联系。
接下来的一种水平(是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水平之间的过渡),有了某些进步,可以看到若干不完全的协调。五至七岁的儿童常常把木棍的上端联成一条直线,而没有注意到木棍下端。还有些儿童成功地把四、五根木棍按长短拍成一列,但对于更多的就无能为力了。
第三级水平上的儿童一般是通过实验和纠错而趋近于正确结果。虽然整体被排列出来了,但这是通过经验的组合方法即在局部的差错和随后的纠正中实现的;而且,主体仍未掌握传递性问题。儿童不能在心里把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木棍有次序地排列起来,这表明传递性还不存在。
在第四级水平上,儿童可以毫无困难地完成顺序排列的任务。他们运用了先找出了最短的,再找出次短,直至所有的木棍这样一种方法。
儿童关于序列的知识的建构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每一个进步都是儿童思维的新平衡。按长度排列的能力一般是在七八岁左右获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