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以前的我是不太关注科学养生,更不会去主动去读营养类的书籍,对营养学也仅是网络流量文中碎片化地了解一些食物养生。
网络信息各种观点搞得自己云里雾里,反而经常不知道该吃啥不该吃啥的。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认同“自己是最好的医生”的观点,现在也就慢慢开始了解营养及养生的科学知识。
02 开启营养打卡
我平时比较喜欢读文学或管理类书籍,对营养学我是带着必须得学的心态读的,自己也没把握能否读懂或坚持去读。
获知正好有组队《营养圣经》读书打卡小组,我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打卡小组,并在网上下单买了纸书。
我对打卡这个方式是比较认同的,因为我们人都有惰性,经常想法很多,但总免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中断,能持之以恒的事情不多。
所以,但凡我想让自己坚持去做的事,我都会启用打卡,打卡是一种仪式,但却是养成习惯的好方式。
03 打卡第10天 抗衰老营养
今天分享的是《营养圣经》打卡课程“抗衰老营养”。
女性要抚育孩子,对家庭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同时生理机构因素,导致女性更容易衰老。
相较于男性,女性想要抗衰老,更加不容易。这是因为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女性主要的困扰来自四个方面,可以分别用紊乱、流失、障碍和不足八个字来总结。
3-1紊乱
激素可以说是身体内最强有力的化学物质,产生于特殊的腺体,当它们存在于血液中时,会对身体细胞发号施令。
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和黄体酮,能控制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控制生育率和月经周期。
女性35岁开始雌激素开始逐年下降,40岁开始卵巢功能退化,45岁逐步步入绝经期。
由于缺少了雌激素的保护,身体慢慢进入衰老,身体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雌激素减少会引起全身不舒服,很多人会出现烦躁不安,潮热出汗,疲倦怕冷,面色苍白,皮肤衰老、长细纹、暗淡无光等,严重的还会引发身体其它疾病。
雌激素减少这是身体自然趋势,无法逆转,但若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科学的饮食,加速雌激素的退场,加速身体衰老,就是我们人为的加速身体的衰老。
提醒女性朋友:每天好好吃饭,每周不少于5次、每天不少于3次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按时就寝,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等。做好以上就是在为自己留住时光。
当然可以通过饮食和营养补充来加持自己的雌激素水平,比如大豆含大豆异黄酮延缓衰老很有效,很安全。
大豆异黄酮能“智能双向控制”雌激素,在身体缺少雌激素时会补位,大豆异黄酮产生类雌激素;当身体雌激素升高时,大豆异黄酮产生抗雌激素作用,反向调节。
据调查日本人偏爱吃豆制品,所以只有25%更年期女性出现明显的潮热出汗的,相反不爱吃豆制品的北美地区更年期女性则高达85%了。
3-2流失
指胶原蛋白的流失,女性从25岁开始胶原蛋白每年都会流失1%,在女性绝经的前后会流失得更快。
皮肤衰老过程就是胶原蛋白的流失过程,加上自由基的追杀,皮肤锁水能力变弱,进一步加快皮肤的老化。
营养与皮肤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关联,从皮肤内层真皮层开始,维生素C就在参与胶原蛋白的形成,没有VC 就没有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的弹性和弹性蛋白纤维会由于自由基导致的损伤而减少。
VA、VC、VE等抗氧化物能阻止这种损失。抗皮肤衰老一方面要补胶原蛋白,另一方面要抗氧化。
3-3障碍
很多女性深受睡眠障碍困扰很多女性深受睡眠障碍困扰,当体内雌激素下降时,尤其突出。表现症状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醒来后又无法入睡,甚至整夜都无法入睡等。
睡眠障碍是影响衰老的信号之一,不仅会让皮肤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是身体机能及心理紊乱的罪魁祸首。
睡眠时间占据了人生中至少1/4的时间,身体的组织器官是需要在睡眠中修复、休闲、再生的。
若长期睡眠障碍,就会加速身体的衰老,导致疲劳无力、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同时容易得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可以不夸张地说,睡眠不好等于慢性自杀。
那如何改变睡眠障碍?需要养成良好的助眠习惯,如按时规律就寝,睡前泡热水脚、冲个热水澡,睡前不过于兴奋也不过度悲伤。
同时还可以通过营养素的合理补充来提升睡眠的质量:B族维生素、钙镁,这些矿物质都是舒缓镇静的营养素。有朋友反馈酸枣仁助睡眠效果很好。
3-4 不足
有些女性朋友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说话声音细小,人看起来无朝气,我们俗称的“冷美人”,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就是贫血的症状。
人体血红蛋白减少,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各个组织器官就开始缺血缺氧。
人体会出现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心跳加快出现心悸,气喘、皮肤苍白,肌肉没有力气,免疫力下降等,可以说贫血带来的是全身性的健康问题。
贫血可以通过补充蛋白质、铁、叶酸、B12和VC改善,特别是蛋白质和铁。补铁时要同时补充VC,可提高铁的吸收率。平时可多吃些含铁高的食物。
04 总结
女性想要抗衰老,需要维持稳定的雌激素、保持肌肤的年轻态,保持充足有质量的睡眠、保证气血充沛。
今天完成《营养圣经》学习的第12天打卡,本书内容很多,打卡学习还得持之以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