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教师节,还有不到两个时辰就将成为过去。
这一天里,我没有给自己惦念的老师发去问候。
间或地,收到几位视我为“老师儿”的老师发来的问候。
每逢教师节,始终兴奋不起来,看着圈里圈外兴奋的老师们,盯着纷纷逮这时机表表关心的领导们,我所能想到的,只有苦笑。
教师……
注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我们的当下。
只要我们不自娱自乐,也不自愚自乐,我们都会有这感受。
不想写东西了。
也懒得写什么东西了。
捞起五年前这一天深夜的文字,聊以自慰。
“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云图》
2013年9月10日,还有不到十分钟就要成为“昨天”。
这是我们的第29个教师节。以后据说要被改到9月28号,推测中的孔子诞辰纪念日。据说其实变更日期的真实意图根本不是为了纪念这位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概念(这个概念直到今天仍然只是被我们在口头上加以承认)的伟人,而是很世俗地为了“贴近”中秋或国庆以便“安排”放假。
很多时候,很多行为本身其实并不可笑,可笑的是行为背后的“理由”。
&&&&&&&&&&&&&&&&&&&&
我不喜欢“教师节”。因为总感觉有一丝丝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自娱自乐或自愚自乐的味道,有一种,一种其实平素大家都瞧不起这种职业却只有借助这种显化来短暂谋得些许慰藉的可怜意味。
我不喜欢“教师节”。也因为总感觉节日应该不是自己给自己过的,就好像活到90大寿,自己张罗给自己祝寿,和子孙满堂张罗给自己过寿,味道是截然不同的。我不喜欢现在一到教师节,各个学校里张罗由教师“指导”“安排”学生们排练表演诸多“歌颂”自己或自己这个职业的行径。每当看到听到被教师辛勤指导了数周的孩子们盛装上台歌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时候,心头油然而生的,总是一种淡淡的苦涩,甚至也总有微微的滑稽感——总是能让人想起那些当权者借助国家机器安排歌颂自己的类似行为的。
奥威尔的政治讽刺被誉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很希望教师节真正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冷峻良知”,而不是一种滑稽表演。
&&&&&&&&&&&&&&&&&&&&&&&
市级2013年度课题申报,今天是截止日。一早不断接到询问电话,也有部分过来交材料的朋友小坐随聊。本来类似年度课题是不准备“大张旗鼓”的,但一则配合省里的安排,再则顺应目前来自教师和学校的需要。
这种需要其实很是无奈,近似“教师节”的无奈——许多时候真的不是想做研究,不是真的想沉下心来琢磨怎么当好教师,更多却只是职称评聘这种“硬压力”。不过“有需要”总是好的,剩下的就是怎么引导这种需要——对社会来说,好的行为总是好的,我们无需去强求好的行为背后必须要有高尚的理由。
所以我们也得学会接受行为背后的“可笑”的理由。
有人认为一个好的教师能教好学就行了,至于“研究”,自有专门的人去做。但我始终不相信,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师,一辈子教学下来,能不能算是对得起自己。尤其是对现在大张旗鼓培养命名的诸多“名师”而言,对自己的工作尚且说不出个道道道来,不“明”所以,何来“名”显?
教育科研本不是附加于教师的额外负担,引导有些思考,对得起的是学生,更是教师自己。
教师节,我愿教师从此尽量不再是“行政”的奴才。
&&&&&&&&&&&&&&&&&&&&&&
槐荫区今天召开了区委区政府名义的庆祝大会和“双名”工程表彰大会,划拨100多万元奖励优秀单位和个人。
我愿这种重视和奖励不只是在教师节。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教育行政对学校的支持、学校对教师的支持,这些年槐荫已经做得很好,愿这种支持能始终走在“腾飞的槐荫”前列——真正出自于“高度重视”的支持,在平时,而非只是“教师节”。
今年的“双名”表彰不只是命名,还多了一套四册书,四册有关优秀教师教育经验及成长路径的图书。配合槐荫同仁以及齐鲁师范学院课程中心齐健主任和李秀伟老师共同谋划了这四册书,四月份发端,耗时四个多月。很希望我们共同的这种努力,不至于成为我自己历来鄙视的划拉材料拼凑文集式的“汇编”。一点私心,给自己,也算是给合作五六年之久的槐荫同仁的一份教师节礼物。
表彰大会我没有参加,但身在会场的朋友们纷纷发来消息“汇报”议程,感同身受,等于参加。
仅仅做好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心神来思考——究竟哪些算是做得好。
然后知不足。
&&&&&&&&&&&&&&&&&&&&&&&
珊的儿子大学毕业去了旧金山读研,一早来消息说儿子汇报去了感觉很好,城市和学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人很振奋。
谷歌上搜了街景图,那个学校地处市中心,周遭高楼林立,跟我以前所见的美国的大学很是不同。
附中教科室李贵玲主任顺路捎来了新一期的《附中教育科研》,其中有谭英海书记的一篇关于文章《关于“建设具有大学教育风范的学校文化”的思考》,提出具有大学教育风范的学校文化是“包含科学民主精神、彰显高雅大气品味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文化”,是“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文化”的观点,值得全济南的高中校长学习思考。
大学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饱受诟病的中国大学与让孩子感到“清新”的国外大学的区别何在?
或许是一种严谨。
或许是一种人文。
或许……有好多或许。
教育不等于教学。只会在教学技法上雕琢取巧的教师永远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所以在中小学一再强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多么谬误!!!
办一所让孩子感到“清新”的学校,这个目标离我们有多远?李希贵先生在北京十一学校在尝试,山东也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艰难跋涉……但,路真的很远……
教师节,我愿思考“精神”的校长更多,目中有“人”的学校更多,眼中有学生的教师,更多。是真的心中有,而不是嘴上。
&&&&&&&&&&&&&&&&&&&&&&&&&&&&&&&
“犒劳”自己,晚饭后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看介绍的时候一直以为是关于“如何做富人”的一个片子,上映好多天一直没真正动心去看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一直不大欣赏莱昂纳多这个奶油小生。
开场尼克的自述便让没有太多期待的我心头一紧。细细看完之后,不由陷入无可明说的境地——感动、压抑、沉重……带着泪水的苦涩的微笑……
该说世事弄人还是造化弄人?一个卑微的梦想,华丽的包装再富丽堂皇,也永远遮掩不了梦想本身的伟大。一个卑微的梦想而已。
It eluded us then,but that's no matter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and one fine morning.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莱昂纳多成熟了。(虽然总有许多下意识的动作还很奶油)
我却回到了过去。
适应社会,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断在告诫人的一句名言。但结局往往却是,在我们反复相互劝勉“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丢掉了更多的“坚持”。
适应社会,意味着一种顺从,更可怕的是这种顺从背后所意味着的盲从和丧失原则。所以国防科技大学石海明博士等人要提出“适应者死亡”的论断。
只要“奋力向前”,即使不断被“向后推”,我们回到的也注定不是“往昔岁月”。若我是盖茨比,中弹落入水中的一刻,将是最圆满最幸福的一刻。
教育的最卑微的口号就是“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满意”,就是教育的“适应”,是一种免责的借口——所以教育才会在我们的现实中如此被忽视。
教师节,盖茨比,我愿教师教学生更多一些对真理的坚持,而非“适应”。
这个过程可能很苦。很漫长。很“臭老九”。
但应当无悔。
&&&&&&&&&&&&&&&&&&&&&&&&&&&&
几天前,逊珊娜红等就说要在今天下午去拜访初二班主任成乐老师。
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出来,就见到梅发来的惊叹消息“她们去找孙老师啦!”同时收到英的短信“我们和孙老师在一起”。
赶紧回拨。
29年过去,成乐老师的声音依旧那么年轻!
许是性格原因,跟老师的联系一直不如许多同学那么紧密。可能是一直抱着“心里惦念就足够”的观念的缘故。但成乐老师一直是我最惦念的初中老师之一。暑假聚会前一天,师母意外去世,没能见到孙老师,当时匆匆返济,大家都说代我转达问候。
今天逊带大家一道在这个“节日”里去拜访,真是咱们好班长!
29年,当年好像有了第一个教师节?
29年,犹记得语文课上孙老师头微右倾、眼神犀利、左手擎书、右手用力张开又手指用力弯曲且食指与中指之间永远夹着洁白的粉笔的定格。
29年,总不忘新婚之后第一天来到课堂上的孙老师穿着一件红衬衣满面红光。
29年,陪伴老师30个年头的师母在我们初中同学结缘30年后的第一次聚会的前一天因病辞世,天人永隔。
29年,看着娜在深夜11点半发来的照片……
本来已经是许久许久不曾想过要说些什么写些什么的,但犹豫20分钟之后终于爬起来——
泡了一壶新茶;
拆开一盒新烟;
CD放进乔.库克的沧桑……
在这第29个教师节的最后十分钟,我在这里开始了信笔乱画自己的今天——这个我本不愿过的“教师节”。
《云图》用多个故事串联,让很多一看电影电视就先分“好人坏人”的人不明所以。
我也杂七杂八胡乱搅合了今天一天的所有。
《云图》串联的是因果。我想搅和的是啥?
其实我也不知道。只是在这个教师节,只是在这个我们都开始倍加珍惜过去和现在的时刻,只是在这个不断充满抱怨的浮躁喧嚣以及身不由己的种种理由里——
留一个可能本不存在的印记。
&&&&&&&&&&&&&&&&&&&&&&&&&&&&&&&&
一早在魏薇老师的微信中留言“老师快乐”。
现在这条留言显示的留言时间已是“昨天”。
昨天已过,我依旧在心底祝愿我所惦念的、教过我或者没教过我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昨天已过,时间已是“911”,纽约当地时间还只是“教师节”的下午两点。
这个特殊的时间,想起89年老人家说过的话,“改革十年,最失败的是教育。”
24年后的今天,欢庆“教师节”的今天,有谁敢说目前的教育已经走出了“失败”的阴影。
我不敢说。因为心虚。真的心虚。
以此为誌。
愿我们能理直气壮地,过自己的教师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