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朋友一块喝茶,两位要好的朋友友突然因为一件小事争执起来。朋友甲是农村人,他认为土灶台做出来的饭比燃气做的好吃,而另外一个朋友乙则不以为然,他坚持饭菜的味道跟用什么锅关系不大,而是跟所在地的气候与水文关系密切。看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并未深入讨论下去,而“土灶台”这三个方块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陷入了沉思。
我出生于80年代末期的山东农村,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土灶台。我想,不光是山东,只要是农耕社会,总少不了土灶台吧。小时候,家里的土灶台是我和家人共度时光最多的地方。每天早晨,母亲总是早早地起床,点燃灶台里的柴火,为我们准备早餐。而我,也总是在这个时候,从床上爬起,来到灶台前,看着母亲熟练地煮饭、炒菜。那时的我,对土灶台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之心,觉得它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将食材变成美味可口的佳肴。
土灶台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是烧柴火的,后面是排烟的,有时候还会布置一个炕,上边用来住人。烧柴火的地方是做饭的地方,上面要架起一个大锅,这个锅通常比现在的家用电饭锅要大上四五倍,是一种黑铁锅。后面的排烟部分有炕体与烟囱,炕上可以住人,也可以放置食材等厨房用品。
在老家,土灶台的朋友只有一个,那就是母亲。母亲天天围着灶台转,但她乐此不疲。母亲经历过饥荒的年代,她总觉得围着灶台转是一种幸福,因为那就代表了一家人都有了吃的。她总是说:有了吃,才有了生活。
到了冬天,土灶台成了香饽饽,它变成了温暖的炕。每当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时候,只有厨房里是最温暖的。这时候,家里人一般都会挤在一个炕上,排排放置被褥,无论外面怎么天寒地冻,炕上的被褥一晚上都是热气腾腾的。
土灶台的寿命不算很长,每隔七八年都要换一次。土灶台的做法是用一块块的土坯做成的,做土坯是个技术活,要由村里的专业的人制作,虽然都是父老乡亲,但总是要请人家吃上一顿饭。灶台动工的那天与完成的那天,都会放上一挂鞭炮。拆除后的废旧土坯是黑的,上面布满满了木草灰,这种黑色的土坯成了田里的最佳养料。
大约到了2000年之后,土灶台就变得比以往少了很多。这期间,农民们的生活燃料从柴火变成了媒,又从媒变成了燃气。
现在,土灶台逐渐被煤气灶、电磁炉等现代厨具所取代。然而,在一些七零后、八零后的心中,土灶台的地位永远无法被替代。它是我们传承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对家乡的一种情感寄托。
如今,土灶台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一些乡村餐馆和家庭中,土灶台仍然被保留着。它们不仅是烹饪食物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在这些地方,人们仍然沿用传统的烹饪方式,用土灶台煮食,感受那份独特的乡土气息。
(声明:本文为原创散文,图源网络,无关本文内容,图片如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人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