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新解》所获——里仁篇

《论语新解》所获——里仁篇

作者: 陌上行001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8:42 被阅读0次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思念也。

德,德性。

土,乡土。 

刑,刑法。           

惠,恩惠。

君子:士大夫。     

小人:老百姓。

根据《四书集注》的解释,“怀德”的意思是“存其固有之善”,也就是坚持高尚的品德。“怀土”的意思是“溺其所处之安”,也就是一门心思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怀刑”的意思是“畏法”,也就是今天的“有法必依”。“怀惠”的意思是“贪利”,也就是今天的“一切向钱看”。 

先生说:“君子常怀念德性,小人常怀念于乡土。君子常怀念到刑法,小人常怀念到恩惠。”

另一解:若在上位之君子能用德治,则其民安土重迁而不去。若在上者用法治,则在下者怀思他邦恩泽而轻离。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放于利而行:一,放纵义。放纵自己在谋利上。一,依仿义。谓行事皆依照利害计算。

多怨:一,人之怨己。多从自己一面说。若专在利害上计算,我心对外将不免多所怨。

    一,己心对外言。孔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若行事能依仁道,则不论利害得失,己心皆可无怨。    放于利而行多怨,正与求仁得仁则无怨。

先生说:“一切依照着利的目的来行事,自己心上便易多生怨恨。”

联系实际:

愿我们不忘初心,心存仁念善意。出走多年,归来依然是少年!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也。”

道,人生之大道。人生必有死,死又不可预知。正因时时可死,故必急求闻道。义为人应汲汲求道。对真理或者某种信仰的追求。

释义:人若在朝上得问道,即便席间死了,也值了。

又解:现在知道了真理,就让过去做错的事情成为过去,从现在按照“道”来做吧。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位,职位。有官守者,遇朝会则各立于其位。己无才德,将何立于其位?有知己之才德者,将可援之入仕。因为这个制度。患无位,就是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即先追求能立于其位之才德。

先生说:“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来立在这位上。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故所谓人不知而不愠。

察省并从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相关文章

  • 《论语新解》所获——里仁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思念也。 德,德性。 土,乡土。 刑,刑法。 惠...

  • 《论语新解》“里仁篇”

    (一六)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1、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 《论语新解》里仁篇其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释】: 里仁为美: 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

  • 论语笔记D2: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篇第一·(三)(四)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新解》里仁篇二则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

  • 论语新解6(4-6始)

    2022年5月31日 《论语》 《里仁第四》(六) 论语新解——钱穆 领读人 景彤彤 张子武 原文: 子曰:“我未...

  • 论语·里仁篇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论语》——里仁篇

    里仁篇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

  • 《论语》里仁篇

    (一)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人以安居于仁德为美。如果择身所居而不...

  • 《论语·里仁篇》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①几:轻微,婉转. ②又敬不违:仍然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解》所获——里仁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gy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