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阳明格物致知故事

阳明格物致知故事

作者: 亲民慧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12:22 被阅读0次

一天,一个老乡来找王阳明。这个老乡是个年迈的农夫,无儿无女,身体已不允许自己耕种,所以想把他的地卖给王阳明换点养老钱。

王阳明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您是一农夫,地乃命根。您若卖了它,非死路一条。”

王阳明又不忍心让一个做了一辈子农夫的人,临死前看不到他自己的土地。于是,他给了老农夫几两银子,打发走了。

又过了几天,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到山间游玩。忽见一地,风光秀美,风水大好,不禁陶醉道:

“这地若是我的,那该多么好!”

一学生说,这块地本该是您的。

哦?

这就是那个老农的地。他当初要卖地给您,您不买,而且借给了他肉包子打狗的钱。

听到此,王阳明马上打了个寒战,他问自己,我怎么会这样想?我绝对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必须立即把他祛除。

“哎呦!”王阳明失声叫道,话音未落,他又叫了一声:“哎呦!”

山中多蛇,学生们急忙跑来,以为王阳明被蛇咬了。

严肃地解释道:“我是被咬了,但不是蛇,比蛇要利害一万倍。”

王阳明已盘膝而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闭口不语,学生们感到很奇怪,直到太阳落山时,王阳明才长吁一口气道:

“终于把它祛除了,真难啊!”

弟子们问:“什么?”

“私欲!”

故事很短,但道理很深,讲的就是致良知的步骤,即王阳明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话出自王阳明《传习录》下卷,被成为王阳明心学的最高概括,凝结了心学最精华的智慧。

当我们面对一件还未发生的事情时,本心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我们的心是不可能做出判断的,所以说“无善无恶心之体”。

老农还没来卖地时,王阳明的心针对“老农卖地”这件事是没有评判的,当老农来卖地,王阳明的心启动,念头产生:你身为农民,把地卖了,不是等死嘛。

良知闪电般地告诉王阳明,这念头是善的,所以赶紧保持它,然后付诸实践:我借你钱,土地你留着。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心启动,发射出意,意就是念头。念头有善有恶,所以说“有善有恶意之动”。

王阳明未知那块山清水秀地是老农的时,他的心针对“山清水秀,地是老农”这件事是没有评判的,当他知道后,王阳明的心启动,念头产生,于是有了第一个“哎呦”:我当时应该把老农的地买了。这就是“有善有恶意之动”。

“意”动了后,王阳明突然就感觉不对,这是私欲,是恶的。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当然是良知告诉他的,人的良知一旦被遮蔽,发出的意就有了善恶,而有了善恶之后,又不肯为善去恶,所以人生观就有了善恶。

良知闪电般地告诉王阳明,这念头是恶的,你买了地,老农就活不长了。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哎呦”。因为良知能知是非善恶,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给出念头好恶的判断后,王阳明要做的事就是赶紧祛除它,于是他坐下来,克服这个私欲,保持正念祛除恶念,然后付诸实践,也就是格物,所以说“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就是致良知的步骤,简单易行。但正如世上很多人知行不合一,人人都能知,却很少有人行。

当我们面前没有一盘红彤彤、肥油油的红烧肘子时,由于我们还没有和红烧肘子发生感应,所以我们的心体是无善无恶的。

而当红烧肘子被端到我们面前时,我们的意就动了,它会射出两道射线,一道是吃,一道是不吃。那么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而言,吃就是善的,不吃自然就是恶的。

王阳明认为,恶就是“过”或“不及”。在王阳明看来,善恶是一条路的上下坡,谁都离不开谁,离了善,无从谈恶,离了恶,也就没有了善。

为什么说不吃就是恶的呢?因为人的本性中都有吃的欲望,而且红烧肘子非常好吃,如果非常想吃却不吃,那就是矫情。

如果你是个重度脂肪肝患者,面对一盘红烧肘子时,吃就是恶,不吃就是善了。因为你的良知会告诉你,吃了红烧肘子,会加重病情,不吃的话,就没事。

那么我们探讨的问题就是:善恶是外界的评判还是内心的评判?

毋庸置疑,是我们内心的良知的评判。

所以当我们在开始致良知的步骤时,一定要注意,听良知的,不要理会外界的评判尺度。

其实,王阳明心学的关键还是在“格物”上,格是正的意思,物是事的意思。“格物”就是在事情上正念头。

归根结底,阳明心学就是在让你正念头。心想生老师解读阳明先生的格物,极为简单明了,易学易用!感恩所有的的遇见!(久别重逢)

修行不是修出一个大师,而是知道自己是人,但不被人相所迷。

相关文章

  • 阳明格物致知故事

    一天,一个老乡来找王阳明。这个老乡是个年迈的农夫,无儿无女,身体已不允许自己耕种,所以想把他的地卖给王阳明换点养老...

  • 关于演讲的一些体会

    王阳明总说格物致知,那什么是格物致知呢?可能昨天晚上我的体会就是。这两天听了一点,你的团队需要会讲故事的人,昨天晚...

  • 北京 自在人生 格物致知

    意识是觉 什么是格物致知,怎么做? 95%是王阳明的话 格物致知,来自《大学》 孔子之道 中:格物致知 恕: 己所...

  • 暑假读书计划

    暑假从明天正式开始,假期中想计划好好读读王阳明,感受一下他的心学智慧。 最先对王阳明有认识,他“格物致知”的小故事...

  • 精读打卡:如何实践心学《知行合一王阳明》第六章(上)

    格物致知 作者对照了朱熹和王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格”是探究的意思,“物”指世间万物...

  • 王阳明与“格物致知”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都觉得“格物致知”出自于王阳明的理论学说,记得王阳明为了理解“格物致知”,他尊奉“今日格一物...

  • 心想事成疗愈清理方法81

    心想事成 疗愈清理(心想生)=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王阳明)=如何为善去恶(王阳明)=灵性炼金(耶稣)=如何...

  • 王阳明《传习录》【181】

    2017-06-02 华杉 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我们都要格! 【以下黄以方录。 黄以方问:“‘博学于...

  • 王阳明哲学(三)

    听《王阳明哲学》,思考王阳明。 孔孟中庸性善,老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程朱理学纷争,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致良...

  • 诚意

    今日在王阳明《传习录》读到:“功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 大意是:做功夫的困难之处,全都在格物致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格物致知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gk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