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15时,从北京来青岛的8岁双胞胎姐妹裴元瑾、裴元桐在黄岛区万达公馆南侧沙滩游玩时走失。接到报警后,黄岛区公安部门组织警力紧急寻找这两个孩子,孩子的母亲和来自社会的搜索救援力量都在连夜寻找。,6日11时45分,双胞胎姐妹已找到一人,漂浮在海上,已无生命体征。下午3时40分许,另外一名女孩在海里被搜寻找到,已无生命体征。
事发的海滩是一个非泳区,有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是很多人都在那里游玩,两个孩子还穿着泳衣。妈妈在事发时,一边刷手机,一边抬头看孩子一眼,她发了孩子在玩的朋友圈后,再抬头看孩子时,孩子不见了。
很多人在事发后一直谴责这个母亲的失职,事已至此,同是母亲的我,相信这个妈妈一时的疏忽造成了自己终身的悔恨。这件事再次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带孩子要避免分神、时刻让孩子留在视线内,特别是在有水的地方,注意力必须百分百集中。
也要平时教育孩子增强安全意识,尤其是在海边,风大浪大更加加剧了溺水的风险。 所以再次提醒父母,带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
在这件事情的背后,为什么会在海边玩耍的时候突然孩子就双双不见了?很多人猜测,极有可能是离岸流造成的。什么是离岸流,也就是我们在海边玩水时看到的断层海潮,是一股射束似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看起来并不显眼,却是海滩最危险的杀手,会让你不知不觉深陷其中。
注意 不管是平水如镜或者是浪花澎湃的大海, 都有可能发生! 在岸边都可能形成离岸流。离岸流:也就是白浪中断的地方 先看一下真实现场照片,你能发现离岸流在哪里吗?
悉尼11岁的男孩Peter(化名)与全家人一起去麦考瑞港附近的Lighthouse海滩度假休息。哥哥带着弟弟Peter(在海滩旁边捡贝壳,家长一眨眼的功夫,两个孩子就不见了。附近的人立刻搜救,找到了哥哥,立即将大儿子送去附近的医院抢救,而剩下的人则继续寻找Peter。
不幸的是,即便是当地救援队出动了直升机、船艇,各个角落24小时无间断搜查,但直至今天,都没能发现孩子的踪影……
佛州巴拿马城的海滩上人声鼎沸,34岁的Roberta和他的丈夫Bryan以及8岁和11岁的儿子,还有其他几名亲戚一起在海边度假。当时Roberta和孩子们在海里游泳,但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将他们拉向大海深处!两个儿子被卷入了更深处,他们在那里绝望尖叫着。
此时他们离岸边将近100米。出于母亲的本能,Roberta再次跳入了大海,但此时一些有经验的游客已经发现了大海的异样。一开始只有几个人,最后发展到一共有70到80个人手拉手形成人肉绳索,在他们够着被困的一家人之后,最后,这堵人墙终于把这一家人带回了沙滩,他们再三感谢所有援救的人一辈子不忘今天的恩情……
在这几起事件中,都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看似安全的海滩,无声无息的突然不见踪迹或者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抓住。它的罪魁祸首就是——离岸流。
据美国救生协会USLA的数据,美国平均每年有超过100名海滩游客因为离案流而溺亡。在澳大利亚,因它而遇难的人数超过因森林大火、洪水、飓风和鲨鱼袭击而死亡的人数总和。
而我国因离案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场观测数据缺乏,关于我国离岸流的分布、频率、强度等情况还不清楚。事发的青岛海域,海况复杂,非浴场大大小小有十几个,曾出现泳客遭遇暗流而溺水甚至溺亡的情况。
离岸流是怎么形成的?沿海岸靠外会由于波浪和潮水运动而形成狭长的沙丘。波浪朝着沙丘运动时很容易越过沙丘,但相应的退水一般流速较小,很难越过沙丘返回大海。水就会堵在沙丘和海岸之间,形成一个水池。
在某些情况下,退水流会产生足够大的后向压力,产生强劲的水流突破沙洲的某个部位,水池中的水就会迅速通过这个出口流出。就像一个被堵上的水池,迅速拔掉了塞子一样,便形成了离岸流。
被离岸流卷走怎么办?
1、不要慌张,保持冷静,离岸流只会把人带离海岸,不会把人卷到海底,吸足气,人就会漂浮起来。
2、不要尝试逆流游回岸边,要保持镇定,离岸流可持续几分钟甚至数小时之久,如果用力挣扎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最好用最省力的踩水或者漂浮,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
3、可顺着离岸流水流方向,沿着与沙滩平行的方向游离,脱离“离岸流”后,再转向游回岸边。
我们要对大自然心生畏惧,因为没有人可以抗衡。很多父母,总是认为自己将所有状况掌握其中,但是殊不知,一个疏忽,一个偶然,一个不小心,孩子的生命就会遇到伤害或者危险。
暑假已经过半,希望大家可以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安全、有意义的暑假!也希望大家将本篇科普文章转给亲朋好友,学会分辨离岸流,关键时刻可能会救你一命!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