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候白露生

二候白露生

作者: 忧郁的蓝鲸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10:28 被阅读0次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第15个节气,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白露,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进入白露,天气转凉,比起夏日的炙热,白露带给我们的是让人舒心的凉意,古人云“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正是说明了天气的明显转变。

白露分三候,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白露习俗繁多,例如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关于白露的文章也有很多,诸位文人骚客对白露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的白露时节,是恬淡惬意的。而杜甫作于秦州的《月夜忆舍弟》写尽了亲人离情:“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农民也根据白露的特点总结出了诸多的谚语,例如“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等,提现了农民伯伯平日里农耕的智慧。

白露是丰富的,多彩的,带给我们不重复的美景,展现的是它特有的魅力。

——上述文部分转自百度

相关文章

  • 二候白露生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第15个...

  • 立秋

    初候凉风梧桐落, 二候白露晨雾生。 三候寒蝉声凄切, 雁素鱼笺离愁深。

  • 立秋

    盛夏还没褪去; 立秋悄然而至。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图·六月 --文·筗

  • 立秋撞上伏天,暑湿最易伤人!这样做祛湿、排毒,关键还能瘦

    前天已立秋,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遇上中伏,如何调理? 初候来袭,天气本应转凉...

  • 『立秋』

    今日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指庄稼成熟时期。古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

  • 《立秋》

    《立秋》 今日立秋: 秋,揪也, 物于此而揪敛也。 秋日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才感盛夏...

  • 立秋 | 万物知秋、暑去凉来

    七夕的余温还没过,又到了贴秋瞟的季节。8.8今天立秋~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

  • 与这个忙碌的世界暂时隔离

    我无法知道曙光何时来,我打开每一扇门。———题记 今日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 2019-08-08

    我无法知道曙光何时来,我打开每一扇门。———题记 今日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 与这个忙碌的世界暂时隔离

    我无法知道曙光何时来,我打开每一扇门。———题记 今日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候白露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m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