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

作者: 张烤鸭 | 来源:发表于2019-05-29 21:51 被阅读15次

午餐时跟朋友聊到最近的见闻,说起某项目长期存在连续加班、客户顽固、沟通不畅等问题,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同事都被消耗的筋疲力尽,想要逃脱却又受到各种限制。这种故事似乎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着,眼见着很多人满怀热忱的加入一个团队,认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进入后才发现这其中的沟沟壑壑非一般人能填,也想用百分之百的投入来交付一个令人满意的作品,现实情况却是不得不腾挪出大量的带宽去做些花边工作。

联想到自己也曾多次在这样的情况中暴走,不由发出一声长叹——哎,做点事儿真难啊。在我的字典里,“做事”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做的是什么事呢?——你认为最本质的事情。拿医生来说,其最本质的工作自然是治病救人。当他走上手术台,将所有的考核、评比、医患矛盾、支付纠纷抛在脑后,全神贯注于手中的操作,就是在做事。这个过程不一定多么快乐,有时甚至很艰巨,但这会让一个职人进入心流状态,在价值中收获喜悦。

在我初出校园时,曾放话要让爱好成为工作、靠兴趣养活自己。那时第一想做图书编辑,第二想做记者,后来阴差阳错来了ThoughtWorks做内容运营。自己感觉还挺幸运的,这家公司的文化氛围能够产出相对单纯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尝试的可能。当然也有心烦的地方,毕竟做mkt要跟太多人打交道,特别是在一个边界感并不明确的组织。以至于有时我需要强行给自己辟出一块时间专注于内容相关的事情,这个时间最短被压缩到每天一小时。当我“自豪”的跟凯峰说,我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是在内容上的,从他惊讶的神情里我意识到自己似乎失重了,而且回顾那段时间,我的确也不快乐。

内容传播是一项弹性范围很大的工作,想做好可以全天茶饭不思的扑在上面,没空的话也可以在一段时间里维持低功率运行,至少在最忙的时候要保证发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优质的、对读者有价值的。说起来有点搞笑,有时候逐字逐句的审阅文章对我而言就像一种放空和情绪按摩,可能这就是我的“事情”里最基础的那块砖石,它很小,但是实实在在的。

我想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块自留地吧。包括我曾经梦想成为的图书编辑和记者,在工作中与他们有了一些接触之后,才算真切的看到这样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图书编辑也并非每天伏案读书,他们也有指标要达成,要抹下面子到处做推广;记者也没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消息要报道,还要整天在各个发布会之间奔来跑去,有时候甚至要违背心意为企业粉饰太平。但无论是谁,要想在这个并不高回报的行业坚持下去,手里都攥着一点初心。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间隙,我在朋友圈中刷到前同事王晓雷的一条消息——现在能从繁琐的会议和事务性工作中抬起头来看看paper简直感动。下面是仝老师的留言——这跟我现在写程序当禅修一样。See,谁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当我们迷失在看似高大上的组织架构设计中,或许也需要回到自己那片小小的自留地待一会儿。

相关文章

  • 2Ha流水账(13)- 捌月玖月 - 自留地

    自留地

  • 2021年,先试一下

    开个自留地

  • 2Ha流水账(5)- 试水

    自留地,不公开! 以下无内容。

  • 大学的自留地

    给<自留地>编辑们的“?” 自由言论的曠野拓出一块自留地? 这不免给人几分希望几分怀疑。 ...

  • 自留地

    无比漂亮无比漂亮的凤凰,佛国里处处祥瑞蔼蔼!

  • 自留地

    小时候在农村奶奶给我分了一分自留地小小的我满心欢喜奶奶带着我在我小小的地里翻耕 播种黄瓜 茄子 豇豆零零星星的种...

  • 自留地

    在什么时候觉得应该成长为一个大人了呢?当我知道自己犯了错爸爸却笑而不语的时候,当我的眼睛能平视爸爸的时候,当我看到...

  • 自留地

    随便写

  • 自留地

    这里安静了,就像自家小院,没人打扰 该处理的处理一下,继续写 因为感觉写写东西也蛮好,这是遗传了老妈的基因么 最近...

  • 自留地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也非常不舍。或许通过这个活动更能知道自己想找怎样的人,想怎样的做自己。更能好好地思考。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留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os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