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自有时——从一早听办公室吴老师说他家孩子的阅读启蒙在一岁左右就开始了。
我知道孩子在三岁以前就应该熏陶读书习惯,也买了不少绘本,也有亲友送的很多童书。奈何我家宝宝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坐不住,一岁前讲故事也只是一些我即兴发挥的故事,不能拿书讲。所以我有点焦虑。但还好没有强制。
但也会经常在睡前在他玩耍时拿书起来看,或者拿着童书跟他说我们看书吧!看不看或看多久都随他,我也不强迫。
没想到,最近几个月,他开始自己有兴趣了,会自己主动拿到处可见的书看了,还学着我说,我们来看书吧!
听了一次后还会主动说,我要听妈妈讲《卡嗒卡嗒电车》。有一次一觉醒来就主动安静地拿起书看。把我高兴坏了。
现在他能安静地听讲绘本了,听完一遍还主动要求再讲一遍,同一本连听三遍都嫌不过瘾。
一开始我担心自己是语文老师,孩子都不爱读绘本,现在终于可以放下心了。
这其中,到底是什么起了作用呢?随处可见的绘本和书?脱稿讲故事打底?还是称赞他拿起书来读的鼓励话语?
是不断引导,而不强迫,以免破坏兴趣?还是始终陪伴,答应他要我绘画,要去各种地方看看的要求,始终呵护他的好奇心,包容他做一些诸如把水倒在他自己的鞋子里,拿剪刀把杨桃剪烂,把一卷卫生纸放在水槽里浸泡,把纸卷放在茶壶里,把鱼干塞在纸卷芯里的捣蛋?
一开始他对读完整的故事不感兴趣,开始感兴趣的是这套开发观察力的著名德国绘本——《可以玩的多彩世界》。
不急不躁待花开,绘本学渣也有春天
由此我也获得一点额外的奖赏:由此领悟了一点点育人的事,或者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不能一下子把准对方的脉,与其一开始就大剌剌地推行自己的主张,或者以“我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去要求他人,或者还没互相了解就下判断下结论,倒不如先不带评判地如实观察,在了解他人的需求和个性后,再进行引导或影响。
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好心做坏事,费力不讨好。
一开始不了解他人就强势干涉或评价他人(生活中不少这样的强势者,不喜欢倾听,比较爱说,而且比较自以为是),反而容易让人反感,就算再说出什么有道理的话,也因为对方(通常是下属或年幼者)情感反应盖过了理智,而难以接受,这强势者还得不到理解与同情,却又容易感到委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