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情随笔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 20190215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 20190215

作者: JiawenD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8:01 被阅读2次

蹦跶一周,养病一周,原来能量的天平是这样保持恒定的。也正好趁着家里蹲的机会翻出了陈年旧书打发昏昏欲睡的时间,只是出乎意料,以前不上心的书竟让我手不释卷。

起因在于前一阵逛书店,随手翻了翻刘同的新书《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感觉里面能够解答一些我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就带了本回家。

其实在《谁的青春不迷茫》刚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刘同了,不是因为我喜欢看这类励志书籍,而是因为玩的好的朋友是他的书迷所以被动洗脑,以至于后来他出的每一本书都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一直都没有好好的认真读过一本。

两年前出版的《向着光亮那方》跟着其他一堆书励志书一起被我放进了亚马逊购物车,它们也一起相依为命在书架里慢慢积累灰尘。

看了《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被打了鸡血,感叹同哥怎么说的头头是道,那些我后知后觉才好不容易抓住的一点心得感悟,他已经用逻辑清楚的梳理出来,除了感叹“哇”之外就只有佩服了,这也解答了朋友多年来一直把同哥奉为偶像的谜题。于是《向着》又被请出来重见天日, 并且享受了跟《候鸟》一样被我涂涂写写弹幕乱飞的“VIP待遇”。

其实励志类书我也看过一些,大部分都翻几页便翻不下去了,总觉得大同小异,让我总结成功的几个关键词就是:细心,耐心,决心,恒心。在此之前的关键词是:目标,方向。在我看来,长篇大论无非如此(也许是我目前见识短浅),看那么多一样的书还不如看点其他的拓宽知识面。能够翻看《向着》确实多亏《候鸟》,一本理性,一本感性,出自同一个人笔下,是他对30+年人生历程的思考感悟,工作与生活,有对比,更够味。

像我现在这个水平层次,能接触到大佬的机会太少,偶有能够接触那也是惊鸿一瞥,能跟他们畅谈人生帮我答疑解惑的机会几乎为零,可是我又总是不停的冒出各种没完没了的问题,凭脑子里那几个迟钝的脑细胞根本想不明白。

很无奈的时候朋友问我,“好久没看书了吧?”“嗯。”“去看点书补补脑子吧。”

我竟然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我们读过的书、学的知识那不就是那些聪明的脑袋里给你解疑答惑的宝库吗。看书是跟优秀前辈对话最便捷的方式,他们的经历、智慧都在字里行间。所以老师给我说过,要向最经典的大师学习,看他们的作品。我也是后知后觉想明白了曾经听过的教诲。

我又想到导师一直念叨我们的另一件事,让我们多听古典音乐,提高审美品位,提高深度,光听那些流行歌曲达不到深度。我推测大概看书在他看来也差不多,经典的总是高于流行的。但我却不这么想,不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只要能打动你内心的都是好音乐,都是值得、适合你听的音乐。书也一样,经典书籍很重要,毕竟大浪淘沙流传下来,但是当下热门的书籍也是可以很有启发的,它们紧跟潮流,特别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思想变化。不论是经典还是流行,只要能从中找到一点启发我们的东西,我认为都是值得一读的书。

因为同哥的两本书越看越来劲,跟同哥的经历比照我也反思自己一些血的教训,忍不住旁批,更想抒发一番感慨,但是现在书还没看完,感慨良多也还没理清楚该怎么抒发,就摘抄几句让我虎躯一震的文段,以此共勉,可能再过几年回来看又会有新的感悟。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一 

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个同学问我:“刘同,你一直在大城市,能不能告诉我,现在有什么事情是挣钱多,又不要花太多时间的?提点提点我。”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新的机会,但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极大的不了解。我想一个真正通过努力而获得过回报的人,无论如何是问不出这种问题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事情。即使有,也是小概率事件,无法重复,无法复制。就像中了一次彩票之后,你就想着把未来都押在买彩票上,这是不现实的,人生也会被毁掉。

……

进入职场之前,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不是:“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而是:“我能去做什么类型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没有花时间去思考“我究竟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进入职场之后,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问自己:“我好辛苦,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我?”

说到底,一份工作适不适合一个人,很大程度是由一个人的性格与特长所决定的。如果要靠反复投身新工作才能明白自己是否合适,成本就太高了。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同龄人工作一两年之后,不停地换岗、跳槽。他们的口头禅是:“我觉得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但几次之后,你发现,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你知道自己穿哪100件衣服不好看,远远比不上“你自己知道穿哪一件衣服好看”。

所谓“职业的参考标准”有很多。比如,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份工作自己是否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去钻研?即使离开现在这家公司,未来是不是也依然会从事相关的工作?你希望自己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成为这个行业当中什么样子的人?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紧紧围绕着某一个行业,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已经找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了,而不仅仅是“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里,谁愿意花时间和你搞关系?关系怎么搞?你以为请人吃个饭,你们的关系就好了?真正有价值的人时间值钱多了,他不会花时间让你来浪费,来搞关系的。最好的方式是在他每天感兴趣的话题上和他找到共鸣。这里说的共鸣不是谈爱好,不是攀亲戚,那些教你们用各种旁敲侧击的方法取胜的销售技巧都是骗人的,你们要谈的是专业。当你真的能够帮助到他的工作时,他自然会对你产生信任感。

不要把别人的决定当作自己的选择,不然你就错过了别人的生活,一生都难以找到自己。

首先,创业的人太多,于是你觉得竞争太激烈,觉得自己不适合创业。请问现在什么事情做的人很少、竞争不激烈,等着你去做?现在,任何事一旦有了苗头,大家都会去做,而且不辞辛苦。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机会?就是那些每天和人竞争、在竞争中寻找机会的人,绝对不是坐在那儿等着发现机会的人。

其次,你认为创业的时间成本太高。请问为什么有人能考上名校,有人考不上?是靠运气吗?恐怕很少人真的能靠运气考上名校吧,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小学努力、初中努力、高中努力,在别人玩、放空、无聊、谈恋爱的时候努力,所以才能考上名校,他们的成本不高吗?相比之下,如果他们找工作更容易,或者获得机会更多的话,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社会的学历歧视,而是曾经他们付出了相比之下更多的努力。

……

我想说明的是,深造不是因为你现在走投无路了,只能拿文凭,而是你想变得更好,必须找一个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地方。

……

再次,你说的:“难道一步错,就步步艰难吗?”如果你真的能有勇气迈开第一步,你能在行为中反思并立刻纠正错误,即使第一步错了,你也不会步步艰难。可是,你的提问让人感觉:“反正我以前成绩不好,没考上好大学,现在我进社会了,难道就不能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吗?”说实话,真的不能,人生是一个累积经验值的过程,你的经验值不够就没办法升级。大学之前没有吃够的苦、学够的经验,必须弥补回来,没有办法假装一切能重来的。

看到这样的邮件,我的内心是极其生气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应聘者对自己都不满意,却天真地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掉下来一个馅饼。

……

不要把这个世界当成彩票,所以没有万一。即使你想拥有万一,也得先付出价值两块钱能换张彩票的努力。

……

一个从来没为一份工作付出过努力,仅仅是想凭运气得到一份工作,这也能被称为“梦想”?我觉得这不是梦想,这是白日梦。至于勇气,我觉得很多事情光靠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力,以及诚意。

“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做了多少准备,才能在大四毕业那一年考入湖南台进入传媒行业,我怎么能忍受连一条原创文字都没写过的人,仅凭运气就妄想进入这个行业呢?这不是对我不公平,而是对这个行业的亵渎。”

……

正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能接受“不付出就能得到的万一”,所以只要你“真正努力过”,你就能立刻和别人不一样,就能超过那些相信“万一见鬼”的人。

想做传媒的同学,与喜欢看电视节目的同学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前者会涉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工序,后者仅仅是表达了一个观众的喜好。

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的生活等同于节目时,恭喜你,你已经不自觉地将你的工作变成了你的生活。你感觉不到工作的压迫,是因为你征服它了。你不再为它所累,而是:你想它,它就出来;你不想,它就静静地趴着,也不让你焦虑。

如果你真的爱它,你一定能想到,而且能异想天开。如果你真能把兴趣做成你的工作,你的人生起码成功了一半。

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会体现出来。在工作中无法协调一系列的变动,难道在生活中就能协调了吗?

……

有人曾问:爱情和事业究竟哪个比较重要?我觉得好的爱情一定能包容事业。正如工作与生活没有冲突一样,所有反映在工作中的问题,都是关于这个人的成长问题。真正的工作不是让你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每个月的月薪,而是让你用犯过的错误去纠正你的人生。


《向着光亮那方》

这世界上最好的关系是两个人相互理解,其次是两个人相互不理解,最差的关系是一个理解一个不理解——我从小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是那么多人喋喋不休说了一通之后,对方会说“哦”的原因。

那时年纪小,以为站得越高,想得越远,才是大人。

现在年纪大了,才知道把自己放得越低,越懂得体谅眼前人,才是大人。

做一个努力的人好处在于,人人见了你都会想帮你。如果你自己不做出一点儿努力的样子,人家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里。

……

从不了解别人,到想了解别人,从想了解别人到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再到想试着了解自己,然后真的慢慢了解了自己。

你开始放任自己去胡闹,你知道会有一些后果,但你能承受;你变得有些刻薄,你知道会得罪一些人,但你也知道你迟早会得罪这些人;你开始尝试着主动去引爆一些小情绪,因为你了解自己,所以比以往更能看得清结局;你知道凡事都躲不过去,还不如直接面对为好。

不为难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

(吴晓波)“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来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

每个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究竟能给你带来多少经验和机会,以及这些经验和机会能否让你十年之后挣得更多。

毕竟大多数人不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靠经验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

“你曾经说过一个‘打怪兽’的理论,年轻人不要老抱怨为什么只有自己加班,而是想着自己多加班,多遇到问题,就比别人多一些经验,升级也会比别人更快一些。”

……

小说每年都在写,但并无预想中的大红大紫,一夜之间洛阳纸贵。一本小说的稿费大概两万块,零头也被出版社自动忽略不计。朋友都说我是个劳模,不计回报,任劳任怨。而我心里明白,如果连写作都放弃的话,对生活的热情可能会消减大半吧。为了利益营营役役,即便有些回报,心灵也是极度空虚的。

……

(刘同日记 30+岁)

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当你真真正正花很多时间去努力干好一份工作、经营一个爱好时,生活也自然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如果还没有,那就表示努力得还不够,时机未到。

(刘同日记 28岁)

我不知道未来的生活究竟会如何,看着很多朋友一个一个似乎已经相信命运也只能如此,或者他们的脸上已经流露出不再对未来抱有期待的样子,我却总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机会来的时候,他也会看每个人的脸色吧,我一副开心乐观、从不抱怨的样子,怎么可能不被盯上呢?没准就成全了全中国最会写情感专栏的作者呢!

挣钱有很多种方式,要么点灯熬油,披星戴月,辛苦奔波;要么戴上面具,追名逐利,蝼蚁喋血。我最佩服的还是那些投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目光放得长远,不贪图短期获利,痛并快乐着,享受奋斗的过程,天道酬勤,时机到了,上天自然给你相应的回报。

热爱一件事,并坚持去做它,从第一秒开始,它就会慢慢在你看不见的存钱罐里帮你存上一分两分三分……当有一天你对这件事情的热爱以及专业度足够拿得出手的时候,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从存钱罐里,取现了。

相关文章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 20190215

    蹦跶一周,养病一周,原来能量的天平是这样保持恒定的。也正好趁着家里蹲的机会翻出了陈年旧书打发昏昏欲睡的时间,只是出...

  • 别做职场迷途的候鸟做棵仙人掌🌵

    别做职场迷途的候鸟做棵仙人掌 -读《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有感 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定时迁徙的...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花了两天的时间把《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看完,这本书讲得是作者在职场的经历,也给即将进入职场的人或在职场工作有些困惑...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花了两天的时间把《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看完,这本书讲得是作者在职场的经历,也给即将进入职场的人或在职场工作有些困惑...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有没有那么一段路 一段时光 一直都是你一个人走 充满了嘲笑 充满了可怜 充满了被戳脊梁骨 形单影只的 所有人都在等...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 玛蒂尔达问: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莱昂:总是如此。 ...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有时候,我们很难做成一件事,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还远远没有到谈能力的时候。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有人曾问:爱情与事业究竟哪个比较重要?我觉得好的爱情一定能包容事业。正如工作与生活没有冲突一样,所有反映在工作中的...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可是,你的提问让人感觉:“反正我以前成绩不好,没考上好大学,现在我进社会了,难道就不能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吗?”...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会体现出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 201902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pm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