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阅读笔记(一)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然而打开它,立刻就有阅读的冲动。
这源于本书的构架之独特,翻看目录会发现:作者没有按照以往史学著作那样按照时间、人物、事件,如此这般的枯燥罗列。这本书从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诞生”到结语新丝绸之路,中间是各种之路,有关宗教的信仰之路、基督之路、天堂之路,有关交易的丝绸之路、皮毛之路、黄金之路、白银之路、黑金之路、小麦之路,有关意识形态战争冲突的铁蹄之路、战争之路、妥协之路、冷战之路、美国之路、霸权之路、中东之路、伊战之路等等,前前后后一共25条“路”。
这样的章节编排构架,强烈地提示读者丝绸之路上所“流通”远非丝绸,丝绸只是一条“线”,它串起的是一部跨越2000余年的人类世界史!
我注意到,这本书每个段落,几乎隔几句就有一处注解引文,好奇心驱使我先翻到了最后一页,原来全书竟有多达1000多处的文献查阅和引用,如此细节和严谨,让我不得不对这本书的作者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于是,在开始正式阅读之前,我又专门去搜索了一下本书的作者,这一查才知道,原来作者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是一位非常资深的东方学专家。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眼界受到束缚的世界,我们在过去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会阻碍我们接受新的思想,阻碍我们重新评价一些我们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知识。若想拜托这些束缚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就需要开放思想、增强自我判断力。
在作者的写作预期中,这本书就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它不仅仅关于欧洲或西方,也不仅仅关于俄罗斯和中东,也不仅仅是关于中国或者印度,它包罗万象;它考察世界的变迁:货物和商品、宗教和信仰、语言和艺术、暴力和疾病;它会关注以前被人忽略的那些方面,试图解释各个国家从古至今的起兴衰落,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今时代的意义。
那么,回到本书的题目,究竟“丝绸之路”名字的缘起是什么?
作者在前言开篇,就讲到“丝绸之路”是19世纪末期一个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提出的。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对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然而这仅仅是带有局限性的看法,本书作者想要引导读者站上一个高度看得更远,这本书选择了丝绸之路这条多文明的间的通道为切入口,以期透视人类诸文明的冲突与演进。
线流交汇处,来描绘活色生香、多面立体的历史——好读不怕书厚,期待期待!
#和潇洒姐写作100天#day 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