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咖啡厅读完这一本书,这是一本讲日本陶艺器皿的书,我却鬼使神差地在心中读出了日本家庭主妇的高素养。
“家庭主妇”绝对不是我们我们中国人心中的“黄脸婆”。那是一种高标准高要求的高能职业。我深入到脑中的知识库,不由地佩服起她们来。
不仅要打扫卫生,还要打扫出趣味,要让自己享受更不让他人乏味;做饭要做得有足够的爱和关怀,从选一只盘子、一个碗,到水果、食物在盘中的摆放,桌布的搭配...... 每一个都可以成为生活中充满意趣的细节,也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传递。
这实在可以是一种高能、优雅、高尚又精致的职业,它需要:
丰富的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
高超灵活的应急技能;
富于耐心、细心的同时又不失统筹全局的能力;
足以教育下一代的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
可以给下一代做好榜样的良好的人格......
成为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其实是一路培养“十项全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其终极至高点是:“放下自我”。
所以,做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也是放下自我的修行之路。
因为,没有时间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为你自己去做的。你不仅需要去做,还要学会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一切,更要做好。
除此之外,要做好准备接受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会忽略你所做的一切,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要接受这项叫做“忍辱”的修行。
在身边的职业女性风风火火地在职场上为自己挣的一片天地,又或是在外拼搏在内操持家事的全能女人们与生活全方位地拼搏中,我唯独欣赏起那些能把全职妈妈或者全职家庭主妇做得不卑不亢、有条不紊、默默无闻又风生水起的女人们。因为在我心里,我相信她们在做的,不仅仅是生存或生活,更是潜移默化、勤勤恳恳地牺牲自己,为几十年甚至一百、几百年以后的中国或者世界输送优良人才。
成为一位好的职业“家庭主妇”之所以高能,除了技能,品格,学识之外,还有一点最重要的特质,是我在读这本书时感触最深的,也是这书里面完全没有提到,我却捕捉到的弦外之音:是一种安守本分,尊重万物,能够细致地体悟广阔天地的一颗柔软的心。
引用文中的几句话来让大家体会一下:
1. 在日本有此一说:“珍惜万物,便能取悦万物之神。” 器皿也是一样。只要用心地清洗、擦拭和收纳,它们就会好像看透我们的心思一般,有时表现得亲近,有时知道该让彼此保持距离。器皿也是有生命的。
2. 器皿也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将器皿放到桌上时所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音。......我想这事在窑里长时间透过“泥土”与“火焰”的原始力量合力制成的器皿才会发出的声音。
3. 我发自内省,真真切切地仔细思考关于生活的一切之后,觉得生活的重点在于“身体的感觉”,亦即透过自己的身体去知觉,学习打扫、洗衣、烹饪、收拾碗盘等等家事启示就是生活。家事不是女性的工作,凡是身为人都应该为了生活而学习做家事。
家,是女人的一个道场。认真滴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终有一天,这些小事都将成为她传承一种文明和精神的过程。让每一位走入她们道场中的人都能体会到一种精神和用心。
我想,这样一本书,如果遇到有缘人,也许能跟着作者一起去体会:大自然借助器皿而走入人的生活当中,与人对话;也能轻轻地深入对大地、泥土、风、火的细微觉察。这真是一本有温度,有精神的书。它其实完全没有提到家庭主妇,只是文中作者偶尔会有自己料理家事的只言片语。我想作者本人已经成功地超越了“家庭主妇”,走向了更大的格局,所以才站在更大格局上引领大家去欣赏器皿。
身外之物并非全是无用的,它们是否有用取决于使用者是否能透过那身外之物、之事让心静下来,慢慢地往深处扩张,进而与那个真我联系上——这应该就是器物与事能够在世间创造的最高尚的价值了。它们都是心的投射,无足轻重又举足轻重。
为什么人们开始追求起器皿了?开始欣赏起器皿了?不外乎是因为对生活的品质有要求了。对于这一点,我最希望自己能做到的,是打内心里对世界万物的尊重。在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细节,都能尊重万物,这个对于我来说才是最有品质的生活。
同时也非常想要向所有默默无闻,从不抱怨的家庭主妇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