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路上总有很多不期而遇的缘分,是巧合、还是偶遇。我觉得两者都不是。其实宇宙三大法则之一的注意力法则就告诉我们:“你的注意力在哪里,力量就会在哪里”。而力量集中的那个点,就会在哪一天让你与它不期而遇。
而我与“化书成课”的缘分就缘于此。在半年前从呆了十几年的职场转型到培训行业,成为一名自由培训师。之前也学过和接触了一些关于课程设计的课程,但发现到自己真正在做的时候,总觉得还是哪里不够顺畅。
另外,当今这个社会,一个人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平台的力量!之前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与自己价值观匹配的平台。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也许走的很快,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的更远!”
相识“化书成课”与其说是等待已久的缘分,不如说是命运安排给你的一次化茧成蝶的愉快旅程!
“化书成课”我以为其实在“化”和“课”上,化是行为、课是成果。而书只是载体和工具。化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你是否具备把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效的方法提炼出来转化成可以传播和分享,帮助他人做积极改变的指明灯。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会读书的人自会从书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和找到成功的方法。可是能够把自己的所悟整理出来传播和帮助他人才更加的有意义!

此次参加广州40期“化书成课”之行,有幸认识了智慧和美丽并存的袁老师,才知道,“化书成课”早已过了蹒跚走路的儿童,而已经成长为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相识虽晚,但也许一切来的刚刚好!
此次“化书成课”不光告诉我们怎么看书、如何拆书,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把浩如烟海的书中知识系统的整理出来,做成一门课程分享和帮助他人。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火爆的时代,我们不光学要会读书,还要学会如何用知识变现。这样才不至于傻读书、读傻书!

这次学习之旅,学到的知识点很多。什么CSRP模型、课程设计的五种逻辑、转化活动的四类知识、GEEAT化书法、编写案例的五要素等等,虽然很烧脑,但却都很实用。从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到如何选书、如何化书、如何搭建课程结构框架、如何学习转化等,袁老师都为我们一一娓娓道来。学完并不只是结束,而这才是化茧成蝶旅程的真正开始。只有接下来不断的去实践,才能真正更好的“化书成课”,为其所用!
最后再次感谢美丽的袁老师、忙前忙后的助教们和一群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们!
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化茧成蝶的愉快旅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