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世卫组织对年龄重新划分的图片感觉很有意思,也引发了一点感慨。时代进步了,寿命增长了,心态年轻了。
早晨在秦淮河边散步时总能看到一些70多岁的老人,有的在吹小号,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舞太极剑还有的在跳民族舞。他们也不像过去的老人穿得灰扑扑,黑黢黢的。他们打扮入时,红裙随着舞曲摆动着,笑容在脸上绽放着,青春在他们的身上舞动…看着他们欢快的样子不由地夸赞道:“真年轻!”
如果说他们是在向我们展示“老当益壮”,那么下面的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代文学家吴承恩50岁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奋尽全力完成《西游记》。据说他完成这部大作时已经七十几岁了。他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除在绘画领域成就突出以外,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他93岁前后对隋代《曹子建碑》发生浓厚兴趣。于是九旬开始临摹隋代《曹子建碑》,临池不辍。
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年轻”的真正含义。
如果说吴承恩、齐白石的故事都是书上来的,那么今天我要讲述一个身边老人的故事。
在我们理财班的学员中有一位92岁的老人。大家能想象到吗,他的学习不亚于任何年轻人,甚至学得比有些年轻人还快。90几岁了学选基金,学K线图,记那么多数据……他为什么学,躺那里看看电视、喝喝茶不好吗?
人有事情做,有目标活的就有劲,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有价值。我爸爸七十多岁时主动要求开始学电脑,学习五笔字型。后来有了智能手机,他很快就学会应用了。看个新闻,查个历史故事,比翻书方便多了。
我妈妈就相对保守一些。她总说,哎呀!我记不住那么多,那么大年纪了学那个干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还真是不方便,查个健康码,买东西支付还得找零钱填表。
清晨秦淮河边总有一个老人天天在堤岸上练毛笔字,他写得行楷刚健如骨,气势磅礴;字迹严谨,一丝不苟。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挡不住他热忱的步伐。
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只要心态好,年龄永远不是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