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共赢》这本书,看到满意法则时,引起我在教育中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说,某某孩子懂事,能够配合老师的工作,令老师满意。
那有没有想到过老师怎么做?会得到孩子的满意和认可呢?
一、尊重
看到“尊重”一词,我们会不自觉的规划到对长辈,对德高望重的人尊重。
而对于孩子们,我们的要求是:我是长辈,你要尊重我。但是呢?不论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该做得是尊重。
因为尊重是认可的提现,会让孩子感受到重视,而每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尊重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我们辅导班有一位同学,无辜扰乱课堂秩序,有同学提醒他。他就会说:“我说我的,不管你的事”。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怎样做呢?
尊重为先,说事实,讲原则。尊重就是认可孩子说话很正常。讲原则:但是我们现在在教室学习,我们的纪律是要求安静。
话可以说,但是要选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在教室大声喧哗的行为违反纪律。
不批评,不评价,在尊重的基础上让孩子明白,集体生活每个人都要遵守共同的准则,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
二、无条件的爱
爱,可以带来温暖,可以带来安全,可能带来信心,甚至于改变孩子。
在教育中我们要满怀爱心的对待孩子,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
如何做到爱呢?爱是理解,是宽容。
在孩子和同学打架后,也许我们的反应是训斥,批评。
但正确的做法是理解,是宽容。
倾听孩子的动机,理解孩子的行为。
面对孩子不成熟的动机行为我们要宽容。并引导孩子面对冲突,我们可以怎样去处理。
这样让孩子在面对错误时,是敢于承担,主动解决。
爱和尊重可以渗透到每个家庭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相互满意才算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