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新时代教师的精气神
文/张爱敏

光阴荏苒,回眸三十年,酸甜苦辣尽显其间,摸爬滚打中,我渐渐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并试着把教育当事业来经营,内修素质、外树形象,彰显出新时代的“精气神”。也正是如此,我才在穷乡僻壤中提升着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更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天,重温红旗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我再一次热血沸腾。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它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堡垒,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的党课,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不过时。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旗渠精神”,拥有新时代教师的精气神呢?
首先,是“精”。所谓“精”,即严谨精干、精熟业务、精于课堂。“业精于勤,荒于嬉”。教育,既是技术活,也是艺术活。教育的对象是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正在生长的人,他们个性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
因此,教师必须抛弃任何的功利心,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待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虚心请教前辈和同事,把精通业务做为第一要务,努力成为能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真正拥有教育“话语权”。
其次,是“气”。所谓“气”,即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正正经经办好一件事。时代在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心灵,构建适应社学生实际需要的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知识和智慧。
这就需要教师在读书中滋养底气,在思考中催生灵气,在创新中造就锐气,在写作中成就名气,在境界中孕育大气。思路决定出路。如今,更多的教师踏上了以阅读、教研、践行的为路径的专业化成长路。
第三,是“神”。所谓“神”,即坚守初心、立德树人的崇高信念。率先垂范,做党忠实的信仰者和拥护者是人民教师的本分和职责,要时刻牢记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宗旨,时刻不忘初心与使命,以宗教般的信仰,忠于党、忠于国、忠于民,把一颗心妥妥帖帖地安放于讲台,吐故纳新,清正廉明,聚“神”汇力,真正成为乡村教师中的标杆。
历史告诉未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立足新时代,我有责任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带回工作中去,不遗余力地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让红旗渠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扬广大,努力做出不负这个伟大时代的新业绩,交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