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噩耗!24名学生溺亡!教育部紧急通知:暑期将至,严防溺水!请务必转给学生和家长!》。
瞬间紧张。于是摘抄了网上文章,希望能让孩子和家长看到,或者能帮到他们,避免悲剧的发生。
夏季高温席卷全国,玩水成了孩子的最爱。但孩子安全意识薄弱、家长监护不到位,近期溺水悲剧频频发生!
6月28日下午3点左右,两名18岁和15岁的男孩,在黄河边游玩时不慎落水,其中一人失踪,一人不幸溺亡。
6月26日,福建南平,1名八岁男孩在蒲城县一家游泳馆溺亡,期间竟没有任何家属、救生员在场!
6月24日,山东鄄城县,3名少年不慎溺水,村民跳水救人。一人成功获救,遗憾的是,另外两人不幸身亡。
……
据公开报道,近两个月以来,至少20多名孩子不幸溺亡!
为此,教育部发布紧急预警:坚决防范遏制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安全平台发文《防溺水安全教育书》,以此来警醒家长,共同上好防溺水安全课,让孩子们远离溺水的悲剧!
可是,家长足够重视的有多少?总认为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觉得这类事情离自己很远。
其实,真的很远吗?
防溺水五大安全警示!警示一:不要去野外游泳、戏水!警示二:不要和同学结伴去游泳!不要去水边玩耍、捉鱼!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孩子!千万不要盲目下水救人!
防溺水家长监护是关键!(1)孩子动向时刻掌握:要知道孩子的去向、出游同伴、什么时候回家、具体去做什么。(2)孩子游泳严加看护:带孩子玩水,要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下水前,要让孩子做好充分热身;一定要近距离看护,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看护时,坚决不要玩手机、上厕所、和人闲聊。(3)有这些迹象立刻施救:眼神涣散、呆滞;安静无声,对呼叫无反应;可能头部后仰,口鼻在水面上;身体在水中直立,呈“爬梯”状。
正确的自救方法,是溺水时的一线生机。(1)发生意外怎么办?肌肉抽筋——脚趾/腿部抽筋,握住抽筋的脚趾/腿部,用力向上拉,连续多次直至恢复;手指抽筋,用力握紧拳头再松开伸直,反复多次直至恢复。身陷漩涡——尽量将身体张开,增加在水中漂浮的面积;如果到了漩涡边缘,要迅速切换到爬泳或快速游泳的姿势,游出漩涡。(2)不识水性者自救: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有漂浮物,趁机抓住;如果没有漂浮物,尽可能采取仰漂姿势,全身放松,头部向后,口鼻露出水面;呼吸时,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如果有人,大声呼救,等待救援。(3)会游泳的人自救:会游泳的人,如体力不支,也可采取仰漂姿势自救;如果尚有体力,可选择以下2种方自救姿势。①水母漂——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需要换气时,双手向上抬,头部顺势抬起呼吸,随后向下向外划水,最后恢复俯漂姿势。②踩水——身体保持直立,头颈露出水面;双手在胸前摇橹划水,双腿在水中分别蹬踏划圆。
如何科学施救?千万不能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1)牢记4大施救原则①岸上救援优于水中救援。②多人救援优于单人救援。③工具救援优于徒手救援。④智慧救援优于盲目救援。(2)掌握科学施救步①“叫”——大声呼救,求助救生员、成年人。②“叫”——马上拨打110和119报警电话。③“伸”——寻找竹竿、绳子等伸给溺水者,拉其上岸。④“抛”——寻找空瓶、泡沫等抛给溺水者,助其漂浮。(3)岸上急救务必及时①清醒,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②昏迷,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侧卧,等待救援人员。③昏迷,无呼吸脉搏——立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直至急救人员到达,同时呼叫120。
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要控水,以免错失抢救黄金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