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节 性格(7)

第二节 性格(7)

作者: 朴实李 | 来源:发表于2021-02-16 16:31 被阅读0次

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相一致,心理分析理论的进步产生了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不是以孤立的个体之观念为基础,而是以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关系为基础。它认为,这种真正的关系能控制和调节表现在人之情欲追求中的能量。这一观点的先驱者沙利文据此把心理分析定义为“人际关系的研究”。

以下所提出的理论,有几个观点本质上是追随着弗洛伊德的性格学的:即假定,性格特性是行为的基础,且行为必须是从性格特性推断而来的;性格特性所构成的力量虽然强大,但人对它可能是毫无意识的。弗洛伊德还假定,性格的基本实体并不是单一的性格特性,而是整个性格结构,单一的性格特性都是由此而形成的。这些性格特性应理解为一种产生于特殊结构——或我称之为性格取向的综合物。我将限于涉略很有限的一些性格特性,这些性格特性是有基本的取向所直接形成的。另一些性格特性可能要做同样的处理,它或许可表明,这些性格特性也是基本取向或这种主要的性格特性与主要的气质特性之混合体的直接产物。然而,我们将会看到,通常所列的大量其它性格特性并不是我们之意义上的性格特性,而是纯气质特性或行为特性。

相关文章

  • 第二节 性格(7)

    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相一致,心理分析理论的进步产生了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不是以孤立的个体之观念为基础,而是以...

  • 第二节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

  • 第二节 性格(8)

    这里所提出的性格理论与弗洛伊德性格理论的主要区别是,性格的根本基础并不在各种类型的里比多中,而是在特殊的人与世界的...

  • 第二节 性格(15)

    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我们也能识别这种人。他们的特征是,紧闭嘴唇,以手势代表全部态度。接受型的态度似乎是诱人的...

  • 第二节 性格(14)

    (3)囤积取向 接受型和剥削型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即二者都期望从外界获得东西,而囤积取向与此有本质的区别。具有这种...

  • 第二节 性格(12)

    他们不仅依赖权威以获得知识和帮助,而且还依赖一般人在任何方面的支持。当他们孤身一人时,他们便感到茫无所措,因为没有...

  • 第二节 性格(9)

    这些个人借以使自己与世界发生联系的取向,构成了他性格的核心。性格可以被定义为:把人之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

  • 第二节 性格(10)

    性格不仅使人的行动前后一致,并“合乎理性”,它也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儿童的性格模式是在其父母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

  • 第二节 性格(13)

    (2)剥削取向 剥削取向具有和接受取向一样的基本前提:一切好的都源于外界,人不管想要什么,都得到外界去寻求,人自己...

  • 第二节 性格(11)

    下面所要分析的非生产性取向,不同于生产性取向。必须注意,这些概念是“理想类型”,而不是对某一特定个体之性格的描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节 性格(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nv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