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节 性格(10)

第二节 性格(10)

作者: 朴实李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21:54 被阅读0次

性格不仅使人的行动前后一致,并“合乎理性”,它也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儿童的性格模式是在其父母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父母和他们培养孩子的方式又是由他们所处的文化的社会结构决定的。一般的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培养处”,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养成了性格,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这种性格能使他适应他所必须完成的工作。他所养成的这种性格使他想做他必须去做的事,而且,他和同一社会阶层或同一文化中的大多数人一样,都具有这种性格的核心。一个社会阶层或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具有性格之某些重要因素的事实、一个人能说一种“社会性格”代表一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之核心的事实,说明了社会和文化心态对性格形成的影响程度。但是,我们必须区分个人性格与社会性格、区分同一文化中,这个人的性格与那个人的性格。这些差别部分地是由于抚育孩子成长的父母之间的人格不同,以及孩子成长之特定的社会环境——物质的和精神的——不同。但这也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尤其是他们的气质不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个人性格的形成取决于他在气质和体质方面之生活体验的影响,这些体验包括个人体验和文化体验。对两个人来说,环境绝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体质的不同,使他们或多或少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相同的环境。只是作为个人与文化形态相适应的结果所发展、而不是植根于人的性格中的行动习惯和思想习惯,在新的社会形态影响下,是很容易改变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植根于他的性格中,那么,他就能充满能量,且只有当这个人的性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时,他才能改变。

相关文章

  • 第二节 性格(10)

    性格不仅使人的行动前后一致,并“合乎理性”,它也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儿童的性格模式是在其父母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

  • 第二节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

  • 第二节 性格(8)

    这里所提出的性格理论与弗洛伊德性格理论的主要区别是,性格的根本基础并不在各种类型的里比多中,而是在特殊的人与世界的...

  • 第二节 性格(15)

    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我们也能识别这种人。他们的特征是,紧闭嘴唇,以手势代表全部态度。接受型的态度似乎是诱人的...

  • 第二节 性格(14)

    (3)囤积取向 接受型和剥削型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即二者都期望从外界获得东西,而囤积取向与此有本质的区别。具有这种...

  • 第二节 性格(12)

    他们不仅依赖权威以获得知识和帮助,而且还依赖一般人在任何方面的支持。当他们孤身一人时,他们便感到茫无所措,因为没有...

  • 第二节 性格(9)

    这些个人借以使自己与世界发生联系的取向,构成了他性格的核心。性格可以被定义为:把人之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

  • 第二节 性格(7)

    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相一致,心理分析理论的进步产生了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不是以孤立的个体之观念为基础,而是以...

  • 第二节 性格(13)

    (2)剥削取向 剥削取向具有和接受取向一样的基本前提:一切好的都源于外界,人不管想要什么,都得到外界去寻求,人自己...

  • 第二节 性格(11)

    下面所要分析的非生产性取向,不同于生产性取向。必须注意,这些概念是“理想类型”,而不是对某一特定个体之性格的描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节 性格(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jz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