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摄影《人生感悟ABC》
散文:沉浸在精神世界的快乐里

散文:沉浸在精神世界的快乐里

作者: 冰冰原创散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22-11-03 18:23 被阅读0次

    封闭在家,真的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刷了几天剧,顿感更加的无聊和空虚,白白浪费了几天大好时光。

    虽然每天也有看书和学习的时间,但是远远不够。无聊的刷剧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毫无意义。

    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行,于是就关掉电视,拿起书本,让心沉下来,静静地,专注地投入到智慧的海洋里。

    最近在读《庄子》、《唐诗宋词三百首》、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和《欲望与幸福》,受益颇深。

    智慧犹如一片汪洋大海,我如饥似渴。

    我很想知道那些最具智慧的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的一生的。

    叔本华说:“人一生都在无聊与痛苦之间来回摇摆”。

    说得太对了。

    忙碌时痛苦,闲暇时无聊,百般不是,百无聊赖。一边忙碌,一边痛苦;一边闲暇,一边无聊。总是自我折磨,庸人自扰。

    偏偏这世上,庸人太多,智者太少。

    《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说:“所谓庸俗之辈,就是没有精神需求的人,缺乏智力乐趣,本身对知识和真理缺乏兴趣,对与之相关的真正的美也毫无渴求。

    他们的特征就是麻木无趣,缺乏人生的重心,这与动物相似。

    所有庸俗之徒的巨大痛苦在于他们对思想毫无兴趣,并为了避免无聊,他们只能不断去现实中寻找安慰。

    然而,现实要么是不尽如人意(现实的快乐总有穷尽之时),要么便是危险重重,暗藏祸端。

    然而,思维的世界却是浩瀚无边又宁静祥和,远离一切人间愁苦。”

    叔本华的语言极尽讽刺,毫不客气的指出了人性的缺点,庸人的懒惰。

    是啊,现实确实如此,怨不得这些哲学家的严厉批评。人类确实应该反省。

    因为这是人世间的悲哀。

    一个国家真正的文明程度,就在于有多少这样的智者,有多少追求精神快乐的人。

    庸人只追求感官快乐,而智者却只追求精神快乐,这两者的差距极大。

    书中说:“唯有精神世界的快乐,才能让我们远离痛苦和无聊,感受如仙境般的祥和与宁静。”

    我太同意这个观点了,因为我就是切身的受益者,并深有体会,乐在其中。

    昨晚,一口气听了三节台湾教授傅佩荣讲的《庄子》,太有意思了,听得直入迷,要不是已到深夜,我还想继续听下去。

    我非常好奇,庄子出生在战国时期那样战乱的年代,一生贫寒,是如何做到潇洒自由的?是如何做到审美的?是如何那么超脱,那么令人羡慕的?

    我想学习他的智慧。

    其实,任何圣人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也是肉体凡胎,他们也不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得来的智慧。

    就像庄子,他是无书不读的,在他之前的所有古籍他全部读过。老子也一样,老子的身份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馆长,可想而知,他读过多少书。孔子也如是啊,祥读了周公所创立的《周礼》之后,才把儒家发扬光大的。

    圣人尚且如此勤奋读书又好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圣人的智慧也是从书中来,从阅历中来,从思想中得来的。

    因此,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如何获得智慧?

    这是不可能的。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一说,任何的成就都是要靠努力付出获得的,没有捷径。

    你不想读书学习思考,就只能沉沦在空虚无聊的痛苦中,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消磨时光,备受精神折磨之苦。

    因为,你没有智慧!

    书中还讲到,快乐有三个层次:

    “一.身体新陈代谢所带来的的快乐,比如吃喝、消化、休憩与睡觉。

    二.发挥肌肉力量所带来的快乐,比如散步、跑步、舞蹈、骑马等体育爱好。

    三.感知能力带来的快乐,如观察、思考、诗歌、文化、音乐、学习、阅读、冥想、创新、哲思等。”

    “起作用的能力越高级,带来的快乐也越多。没人会否认由感知能力得到的快乐高于另两类基本的快乐,这两类基本能力在动物身上也能看到,而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正是更强大的感知能力。感知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的充沛为我们带来智力上的乐趣,感知能力越强,所获乐趣越大。”

    其实,就是一句话:精神的快乐永远高于感观的快乐,并且更持久。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前两层。

    这与庄子的追求“身心灵”的说法不谋而合。

    不管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大道至简,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有相似之处。

    这些道理,难道世人不明白吗?

    他们当然明白,但就是不去做。宁愿蒙上双眼,蒙蔽本心,让眼盲,心盲,宁愿这么糊涂度日,终其一生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只能叹一句:可悲。

    如果他们能体会到这种深层次的快乐,一定是他们的福气。

    可惜他们宁愿沉沦在感观世界里,也不愿拿起一本书细细品读。

    难怪这世界庸人多,智者少,又能怪谁呢?

    叔本华说:“痛苦的两大根源:物质匮乏与精神空虚。”

    真是太有哲理了,一语道破人生的本质。穷人没钱物质匮乏,富人有钱精神空虚,其实他们都是穷人,精神的穷人。

    就像周国平说的:“”物质上的贫民,钱越少,越受金钱的奴 役。精神上的贫民,钱越多,越受金钱的奴役。 ”

    宁愿受精神之苦,也不愿做出一些改变,让自己变得精神富有,免除这种痛苦。

    可笑啊!

    读书时,读到一句好话,你会点头赞同;读到一句笑话,你会哈哈大笑;读到一句至理名言,你会产生共鸣;读到深情之处,你会感动落泪;读到激动之处,你会愤愤不平。

    你的心会随着作者的文字而起伏,时而感动,时而欢笑,时而激愤,时而平和。

    那种心与心的交流,简单而纯粹,平静而美好,那种快乐的感觉是其他事情所不能比拟的。

    只有陶醉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读唐诗宋词,可以让我们感受文字的美,不至于言语空洞乏味,索然无味,只会说大白话,而是说到“天空”可以用“青冥”代替,彩虹可以用“霓”代替,形容青草和桑树可以用“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代替。

    久而久之,你被这么美的文字熏陶,怎能不口吐莲花呢?

    读文学,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作者那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文笔,诉说着人世间的一切美好,赏心悦目,滋养心灵,怎能不看呢?

    读哲学,可以让我们思想深刻,明白事理,明辨是非,变得通透平和,获得人生的智慧,更是不可不读。

    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快乐,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真正去做的人才能体会。

    世间有这么多好的精神财富等着我们去挖掘,你怎能视若无睹呢?!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不尽如人意。

    李白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道出了真相。

    圣贤,智者,有精神追求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他们注定是孤独的。

    但我宁愿成为这孤独的一份子,也好过庸庸碌碌度过此生,那只会更痛苦。

    我宁愿沉浸在精神世界的快乐里,乐此不疲,永不停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沉浸在精神世界的快乐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pe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