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损失规避心理

损失规避心理

作者: 冰寒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1-26 09:59 被阅读0次

           先来看一个假设,如果你运气非常好,买了一注彩票中奖了,奖额巨大,但是你去兑奖时发现你的彩票丢了,你心理会怎么想?是否一万个后悔,彩票为什么吗没有那个保险柜收好。

          原本,你只是花了2元钱,这个成本足够低,低的可以忽略,你的奖金算是意外得来,然后再意外失去,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你没有损失也没有得到(此处忽略2元的成本),但是人的心理却因此而非常难过,你轻易地错过了发大财的机会。

          所以,心理学就总结出一个现象:人对失去相对于得到会更加敏感。由于这个现象,导致人们行动时出现很多规避风险的想象,看如下几个:

    一,赋予效应,先给你一样东西,再想把它拿走就很难了,商家很清楚这种心理,所以很多商品都有免费试用、试穿、几天包换,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从网上买了一个商品,只要不是特别不喜欢,大多会把它留下来,觉得留下来的原因很可能是不想失去它。

    二:安于现状也是损失规避的一种表现,虽然有很多原因让我们必须忍痛割爱,但是对现状的偏爱让我们经常陷入非理性,

    比如诸多的投资方式中,债券、股票、基金、存款,到底是选择哪个作为新一年的理财计划,决定因素很可能就是你目前持有的是那种理财产品,如果手上拿的是股票,来年还是玩股票的概要大于其他投资渠道。企业技术的升级换代也存在这个问题,就的工艺能赚钱不会轻易换掉,人们会对已经拥有的东西看的更重,舍不得丢掉,舍不得换掉,俗话说:敝帚自珍

            婚姻也是人们安于现状的表现,离婚的因素有很多,离婚可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机会之类的好处,但是也会面临要失去现有的财产家庭等诸多的坏处,因为人对失去的痛苦更加敏感,大部分时候,只要不是离婚可以带来确定性的重大好处(当然脱离对方的折磨,换取清净也是一个重大好处),一般人不会选择离婚。

    三:由于人们有损失规避的心理偏向,所以把“失”的事情说成“得”,把“得”的事情说成“失”就会左右我们的决策,这是一种文字艺术,比如如下:

          教徒:”我祷告时可以吸烟吗?“

          换成:”我吸烟的时候可以祷告吗?“

           这两个典型的表达地把不严肃祷告的”失“变成了任何时候都祷告的”得”,这也让我想起曾国藩的一个故事,曾帅打了败仗,而且是屡战屡败,但是他跟老佛爷汇报时说的却是“屡败屡战”,一样的事实,不同的表达,把一个败将的“失”变成了一个忠臣的“得”,老佛爷原本要质问曾帅的想法也变成对战场局势的体谅,对曾帅的理解和支持。

           再如:酒店退房时,经常会有服务员要去检查一番,如果服务器如实地说:您请等等,我们要检查一下你有没有破坏我们的设备,有没有弄丢我们的东西,现在很多旅客素质很差,经常有小偷小摸的现象发生。可以想象这段话一出,旅客会是什么反应?本来急于退房,你让旅客等,已经让他很不爽了,再怀疑他是小偷,那免不了一场谩骂或者是一次投诉,对酒店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但是换个说法呢,“您请等等,我们在房间里检查一下,看您有没有什么东西落下?”,这样旅客可能不但会耐心配合你,而且还很感谢你,觉得酒店服务周到,应该加分。但是事实上酒店的行为是一样的,不同的表达而已。

            医院要说服病人手术,手术除了费用贵之外,过程还非常痛苦。医生有两种表达,

    A:很多病人接受了手术,接受手术的病人生存几率由80%提高到了90%,手术会使你的存活率增加10%

    B:如果不进行手术,你的存活率会由90%下降到80%,不做手术会让你的存活率下降10%

           医生没有夸大自己的医疗水平,依据的都是严格的统计数据,也没有扭曲事实,但是B方案的劝说会更加有效,因为人们不想让自己的健康受到一点损失,就算是是花巨资也在所不惜。如果说成是得,让存活率增加那么一点,反而觉得不重要。

          损失规避心理在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事情,态度会有差异,对于网购的一件衣服,要不要退回去选择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对于生命和健康,那就是大事,很多人能可放弃巨额的金钱也不想让自己的健康受到一点威胁,当然也有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社会学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损失规避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px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