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43.学习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43.学习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作者: 山水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4-01-30 19:42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是一首极富浪漫主义的中秋咏月遣怀词。词人巧妙地借用了屈原的“天问体”来写,显得新颖别致。全词作者结合观察,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月亮东升西落、盈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性的解释,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而作者的一些猜测后来被科学的认识所证明是正确的,也成为天文学史上的一个佳话。作者用“天问”体写成了这首词,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郁闷并反衬出无人能理解自己的苦恼。

辛弃疾也写过不少中秋题材的词,但这首尤为特别。从本词的序言中看,作者点明了这是一首用“天问”体写成的“送月”词。

全词以有限的问句,表现了辛弃疾在皓月的夜晚,面对夜空明月,面对宇宙,甚至面对社会人生无限多的困惑和不解所产生的疑问,其实这正是作者内心郁闷的一种流露,一种释放的方式。

作者通过这首词或许表现了这样的寄意:那浩瀚的夜空,清冷的月宫都有人关注,有人发问,可是我满腔的悲愤、痛苦和委屈有谁来关注,有谁听理解呢?这样一来,就使词的主旨得到了深化。

作者的众多疑问,在今天看来,已不是问题。但鉴于辛弃疾所生活的时代,鉴于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他能有这样的发问,表现了他的大胆求索精神,难能可贵。

这首“送月”词,词人切入的角度独特,联想和想象大胆丰富,几乎应用到了所有的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既充满着浪漫主义、美轮美奂的色彩,又包含着生活逻辑,更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了前人咏月怀乡的陈规,想前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比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更深刻,其境界比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月词更高一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3.学习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qn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