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路上 感觉在飞(16)

作者: Mr李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09:37 被阅读0次

    六、一个人的旅行两个人懂(三)

    高原气候多变,尤其是早、晚气温偏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3~8摄氏度。所以衣着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是夏季,内地来的人也需准备羊毛衫、保暖内衣等。冬季气温较低,更需要注意防寒抗冻。高原日照强烈,在户外活动时要戴上墨镜和太阳帽,以防紫外线损失皮肤。

    上宗拉山,垭口上只看见一个骑行驴友正在休息。

    垭口上的标示牌是“宗拉山”,也有叫宗巴拉山的,海拔4150米,位于318国道上,芒康境内,翻过宗巴拉山就到芒康了。查了一下宗巴拉的含义,但没有满意的结果,想必又是和什么神有关系吧。因为高原的原因,一切都那么神秘,离神太近了。

    下宗拉山不过10公里,就是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县城——芒康。无论是走川藏线还是滇藏线入藏,芒康是必经之地!

    芒康县——地处横断山脉的腹地,古属“白狼国”,于唐朝时,随着吐蕃王松赞干布一统藏域,成为吐蕃国的一部分。随着盛唐时期“茶马古道”的开通,作为茶马古道进藏后的第一站,芒康成为了吐蕃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一个支点,亦成为历代兵家之重地。

    芒康县政府所在地嘎托镇,海拔3700米,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汇合处。从这里到左贡,318国道和214国道是重合的。

    自古以来,既是藏族、汉族、纳西族等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又是各地商贾云集之地,芒康必然成为多元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神奇之谷。

    若能从芒康县城沿滇藏线向南,澜沧江畔,到达整个藏地拥有唯一现存天主教堂的盐井乡,就会看到藏传佛教、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西方的天主教和平共处的独特宗教现象,也许做客于一个普通家庭,接待你的就会是不同信仰的家庭成员。另外,芒康地区盛行的民族歌舞“弦子”“锅庄”据说也是值得一看的。

    巴塘号称是“弦子之乡”,芒康也说自己这里是“弦子的故乡”,其实也对,巴塘和芒康两个县就挨在一块,一种民族舞蹈的形成,是在一个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才能形成。古时候的行政区划没有现在这么细,都是大概的一个范围。谁的实力强,就归谁管。弦子这一种藏族的舞蹈形成横断山脉的康巴地区。因此,巴塘周围的其他县为了宣传,提高本地的知名度,“争名夺利”,也没有什么不对,有了知名度,就可以带来投资,带旺旅游,增加收入。

    自从过了金沙江大桥,发现沿途保养整修道路的不再是道班工人,而全都是武警官兵,这一点从整体着装上、年龄结构上就能看得出来,他们还有专用的运兵和补给车辆。

    刚出芒康几公里,一辆摔得稀烂的黑色小轿车被高高地搁置在山路边,时时警示后来车辆安全行驶。其实拉乌山距芒康不过十几公里,我们翻垭口时早已没了第一次进入藏区过折多山时的激动。

    拉乌山海拔4376米,是川藏公路318国道芒康境内的一个平缓的山口,除了经幡、白塔,特色真的不明显。

    中午饭点时间,没有遇到满意的饭馆,消灭掉自带的面包、蛋糕若干。

    记得网上讨论过藏东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一段文字对藏东人情的推崇:这一带的藏民,尤其友好。不论是在地里忙活,还是在路上相遇,总会朝你大声说一句:“扎西德勒!”其实,我觉得这几个音节从他们嘴里说出,更像是唱,面带笑容,拖着长长的尾音,一如歌声悦耳,让人感动不已。

    我记得,在翻越拉乌山时,阳光照艳了山脊,一对藏民夫妻骑着摩托车,却不妨朝我去轻轻挥手:“扎西德勒!”那一幕,我没拍下来,却总在脑海中,不能忘记。想来在我的脑海里,如今依旧期待那一句藏人的问候:“扎西德勒”!

    (未完待续)

    我就是这篇游记的亲历者,这也是我西藏行的一段梦想记忆。我不求点赞,不求转发,不求收藏,只求自我放逐的心有个歇息之所。当然,也希望你闲暇之余偶尔翻翻,博你嫣然一笑。

    《西行路上  感觉在飞》

    笑看人生路,心在山水间!

    关注更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行路上 感觉在飞(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qo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