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小学六年,家长最应该做的一件事

小学六年,家长最应该做的一件事

作者: 云端传奇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10:50 被阅读2次

    李若辰,一个没有上过学前班,也没有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上过任何课外班的普通女孩儿,却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培养下,成长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青年。2011年,她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同时录取,现在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公派到享有美国“男方哈佛”美誉的范德堡大学深造。

    毫无疑问,李若辰的童年是快乐的。她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基本上就都是各种玩儿。和父母一起爬山,养各种小动物,和小伙伴们一起轮滑......父母没有强迫她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也没有因此而焦虑不安。但是她却在兴趣的激发下,学会了很多的技能。

    在这之中,除了她自身的天资聪慧与勤奋努力之外,更多的是父母的成功引导。特别是她的母亲,对她每一步的成长足迹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她的母亲就是刘称莲,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和亲子关系培训师。她倡导“和谐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并将这个理念用于自己的育儿实践,最终培养出了李若辰这样优秀的女儿。

    那么,刘称莲在女儿小学期间都做了些什么?又都是如何做的呢?所有这些,我们在刘称莲亲手所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刘称莲所写的“陪孩子”系列图书中的一本,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父母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这本书从一位母亲的视角出发,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六个方面讲述了孩子在小学期间,父母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刘称莲在书中一再强调:小学六年,家长最应该做,并且要认真做好的一件事就是“陪伴”。

    一、学习上的陪伴,让孩子越学越快乐

    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课堂上面的各种知识之外,其他的很多技能都需要学习。

    作为父母,我们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学习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面,也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

    刘称莲对于激发女儿的学习动力,是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的。

    在刘称莲家,有一个专门的小本子,用来记录女儿李若辰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时候,对于自己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她就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找答案。

    有一次,他们回农村老家过年,晚上突然停电了,爷爷点上了蜡烛。当时,蜡烛在城市当中已经很少用到,但是在农村用的还比较普遍。这让没有见过蜡烛的李若辰非常好奇,她认真的看着眼前跳动的火苗,问妈妈,蜡烛火苗中间的那段为什么是蓝色的?当时,这个问题刘称莲和他的爱人都回答不上来。

    但是,他们并没有敷衍女儿,而是把这个问题记录到了记录本上,带着女儿一起翻阅手头的工具书,最终找到了答案。女儿十分满意,也因为自己亲手找到了答案,而感到非常开心。

    其实,这是个物理学的知识,孩子们在以后学校的课程当中也会学习到,但是刘称莲的做法,不仅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而且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孩子学习的途径。这对于以后孩子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提出了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不屑于认真地解答;对于孩子提出来的自己也解答不了的问题,干脆回答不回答。他们对待学习的这种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天长日久,孩子便会和大人一样,逐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只有学会“学习”的方法,孩子才会爱上学习,越学越快乐。

    二、生活上的陪伴,让孩子越大越懂事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作为父亲,在女儿上学的十二年间,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更多的体现在具体行动的引领上,身教的力量要远远大于言传。

    刘称莲在书中,举了“孝敬父母”的例子。

    有一年暑假,刘称莲带着女儿回老家,不巧的是孩子的姥爷得了肺炎,喘气喘的非常厉害。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在村里治疗了几天也不见好。刘称莲非常着急,随后她就带着父亲到县城的医院去治疗。治疗期间,她跑前跑后,始终都守在老人的身边,并对父亲进行悉心的照料,直到父亲的病痊愈。

    当时刘称莲的女儿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并在自己的日记当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虽然刘称莲没有对女儿说过一句关于“孝敬父母”的话,但是女儿已经从刘称莲的所作所为中,明白了以后该如何去对待长辈。

    相比较于刘称莲的做法,我们当中的很多父母只是把“孝敬父母”挂在嘴上,而很少去打电话问候老人,实地去看望老人,亲自去照顾老人。当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看不到这样场景的时候,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孝敬父母”的实际含义。

    其实,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的陪伴,更多的是教给孩子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思路,当孩子见的多了,自然就会照着去做。

    说孩子越大越懂事,只不过是孩子越大,她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东西也就越多,表现出来的自然也就是越懂事。

    三、心理上的陪伴,让孩子越大越成熟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孩子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这样孩子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

    刘称莲在书中,讲述了女儿李若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刘称莲准备扔垃圾的时候,发现门口等着一个小男孩。仔细一问才知道,是来等女儿一起上学的。当时女儿李若辰正在吃饭,吃完饭后,他们两个便一起去上学了。

    刘称莲猜测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并没有追着女儿问。而是等着女儿主动来告诉自己,女儿说,那个小男孩儿在学校每天都追着自己,说喜欢自己。自己已经明确的拒绝过了,但是小男孩儿还是不放弃,她因此觉得很苦恼。

    刘称莲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嘲笑女儿,也没有批评女儿,而是很认真的对女儿说,如果不喜欢对方的话,就明确的告诉对方。即便是对方现在还没有放弃,过一段时间,对方也会明白的。后来,果然过了没多久,这个小男孩儿就去追班上的另外一个女生了。

    其实,这是发生在十一二岁孩子身上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有的家长小题大做,动不动就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对孩子大声训斥。其实,这只是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在心理上也萌发出的对于异性的好感而已。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喜欢”是短暂的,不会发展为真正的恋爱关系,因此,家长也不必过度担心。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沟通是引导的前提。父母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才会收获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总结

    人们常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其实,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课堂学习任务并不重,主要是培养孩子习惯的一个过程。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中,用自己女儿小学六年成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要放下焦虑,放低期许,放慢脚步,让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从心理上实现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家长最应该做的一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yy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