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盲盒的风口是开始还是结束?开始了吗?还是已经结束了?
1.看历史情况如何?
1)这个行业过去的数据情况——快速增长
618天猫、京东两大平台创造了近万亿的GMV,提振了国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今年“618”玩具品类销量迎来一个小高潮。据京东数据显示,6月18日当日开场,玩具乐器成交额同比增长7倍,高于京东超市整体成交额同比5倍的增长,以盲盒为代表的潮流玩具增长则更为明显,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12倍。
2)行业头部的经营情况
说道盲盒,目前国内非常大规模的公司就是泡泡玛特,一直传言希望可以在12月赴港上市
Molly 无疑是现在最红的盲盒玩具,据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介绍,起售价 59 元的 Molly 一年就能卖出500 万只,单单是 Molly 每年就能带来近 3 亿元的营收。
2.当前是否可以持续?
1)支撑业务的用户&用户心理
网上有段子总结:炒房是70后的狂欢,炒股是80后的疯狂,炒币是90后的荒诞,炒鞋是00后的盛宴,炒盲盒是10后的时尚
目前的盲盒消费者,主体还是以年轻人为主。这些年轻人在生存的基础上,需要一个出口来满足情感、社交的需求。而盲盒恰好满足了这些诉求
大家都在买,我要赶潮流:
腾讯、茅台的股价涨幅如此之大,都是带上了财富密码(半佛老师的口头禅)——社交属性
这种从众的心态是大家想要去尝试的原始冲动
没有多少钱,可以试试:
入门的门槛很低--单价只要59元,相对于其他常用日销品来说,就是2~3杯奶茶的钱。而越是低价的商品,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或者说弹性越不敏感
再买一个,或许就中了:
复购很高--由于是抽取,在充满喜欢的款式面前,消费者被吸引的同时,也要面对收不到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生活中的惊喜与波澜。如果没有抽中心仪的款式,那么下意识的由于底价的原因,会产生复购。随着抽取的越来越多,用户心中的「沉默成本」就越来越多。再抽一个,万一就能有了呢?都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了,这个时候停下来不甘心
——这个看上去就是上了赌桌的侥幸心理类似(但其实对于隐藏款能抽中的概率非常低!)
买多了,大不了就卖出去:
当打开闲鱼等二手交易网站,可以看到很多黄牛或者个人闲置转让的盲盒比比皆是
出售的多数明盒:明确的基础款——主要解决购买用户的不确定性-价格会随着具体商品的询问量变化,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涨价;明确的特别隐藏款——主要解决一货难求,对于现在大量的忠实用户来说,涨价20多倍,是一个非常常规的现象。
2)售卖公司未来可能会做什么?
增加溢价空间:Bearbrick的路线获取可以借鉴,与设计师或者品牌联名,或者对于产量的严格限制,提升工业品之上的艺术收藏的需求
方向一:增加可玩性-衍生产品
通过盲盒配件,如人物配饰,收纳展示,联名搭配等方式,增强用户社交场景上的需求满足,进一步拉动盲盒之外的品类
方向二:生活方式的人物化
盲盒伴随着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盲盒molly的穿搭、生活方式,也可以对应的推出主题体验等服务。
3)盲盒概念正在进入各种行业
生鲜盲盒、外卖盲盒,总之万物均可盲,但这种有实际服务或者实际可使用的生产资料来说,盲盒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玩法,如果盲盒的概念火爆会继续使用;如果凉了,则会成为历史的洪流
3.未来是否可持续?
如果后续赴港上市以后,短期之内可能会由于概念拥抱资本,增长中或许也存在投机的泡沫
但长期来看,盲盒的起源地日本,街头仍然有大量的老年人在晚扭蛋的现象上来说,用户年纪增大后的粘性或许值得研究探索。
同时如何持续向更年轻的用户延伸,也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