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要观察呼吸在体内的位置,以及呼吸长短、呼吸次数。
五月的第二周
下一堂课上课之前,我又跟队长多讨论了一下呼吸的问题。我认为这有必要,因为呼吸和内在风息有很紧密的关系。就因为内在风息堵住,他的腰背才会疼痛。
“谈到呼吸,大师还说:也要观察呼吸在体内的位置,以及呼吸长短、呼吸次数。
“大师说观察呼吸在体内的位置,首先是指当你在做瑜伽动作或其他练习时,要很有意识地控制由哪个身体部位来呼吸。通常借由移动横隔膜来呼吸最轻松,吸进的新鲜空气最多。横膈膜就是包围胸腔底部的一大片肌肉。”
队长的表情有点不确定。我把手放在他的胸膛上,说:“试着呼吸看看,但不能让我的手移动。”
他有点坐立难安,接着挺起肚子呼吸一口气。我忍不住发笑,同时也发现他的腹部越来越平坦、结实。
“很好,稍微移动位置,”我说,“往上一点试试看,把注意力集中在肋骨底下的位置。”
他照我的指示去做,结果还不错。“这里最适合深呼吸”我说,“也会在你做动作的同时,帮助整个肚子周围保持结实、强壮,尤其是腰部周围和以下的部位。这里的力量对下背影响很大,可以将你的整个上半身往上提,这么一来就能避免重要的阻塞点纠结在一起,从下背一路到更底下的消化和排泄器官、生殖器官,以及腿部的不同部位都是。也有一些动作会绑住横隔膜,迫使你把呼吸送到肺部其他部位,让肺保持健康,充满新鲜空气。这类型的动作有一个就以圣人摩利支天命名…...”
“一只脚抬起,抵住腹部,因此唯有移动肋骨才能呼吸。”队长说。
“对,”我说,“你也可以在心中把呼吸送到还不够强壮的身体部位,就象在灌注它能量。”
“你的意思是说,假设我正在做勇士式:大大地打开双腿屈膝,大腿开始颤抖,感觉就快要一屁股跌在地上,那么当我深深吸进一口气时,就可以在心里灌注大腿能量。”
我不由得微笑。这个例子好极了。我忍不住想,他对瑜伽的认识肯定比表现出来的还多。“说得很好。你借由呼吸把能量灌注进去的最终位置,当然就是阻塞点本身。以你来说,就是下背部的中心点。”
“只要想象呼吸夹带的能量流过并疏通了中脉,把两条侧脉堵塞住的地方打通。你看到两条侧脉交叉错综的结松开,中脉的风息重新开始流动。其实伸展身体任何部位时都可以做这件事,尤其是身体不适的时候。而且,因为念头实际上跟内在风息紧紧相随……”我停下来等他反应。
“就像骑士骑在马上……”他接话。
“所以想象你的背逐渐松弛、逐渐好转,确实能让这件事成真,就像做瑜伽动作一样。这是瑜伽发挥效用的一大秘诀。另外大师也说,要注意呼吸的长短:完整吸进一口气再吐出一口气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你的呼吸速度。”
“如果目的是要让内在的风息恢复平静,那么我猜呼吸应该越慢越好。”队长提出他的看法。
“没错,但不完全对。”我接着说,“呼吸的快慢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呼吸要深要有规事,不能呼吸急促或喘不过气,不能断断续续,也不能参差不齐。一开始因为还不习惯动作,你可能会想呼吸快一点,不然就会上气不接下气,这么一来又会对主脉的阻塞点造成压力。
“经过持之以恒的锻练,你会变得更放松、更强壮,这时就可以开始放慢呼吸,持续留意吸气和吐气是否深长而规律。之后如果碰到困难的动作,身体需要更多燃料,你就刻意加快深呼吸的速度,供应身体更多能量。到最后,重点在于控制,无论呼吸快或慢,都是你自身的决定,目的是为了让内脉得到最大的助益,无论在哪里都一样。
“最后,大师提到呼吸的次数:计算一个动作维持多久的方法,或是吸气、吐气或屏气持续的时间。计算一个动作维持多久,显然就是计算我们维持一个姿势一共呼吸几次。不同动作维持的时间、呼吸的次数,最好都不一样。
“大致来说,一个动作维持五六次呼吸就已足够。我记得开始跟老师学习这些动作时,我经常太过贪心,总觉得如果一个动作能多撑几次呼吸,我的腿或其他部位当天就会多伸展一两寸。但那种方式是不对的。伸展身体和疏通内脉,唯一的方法就是日复一日缓慢简短、规律全面地在身体下功夫,因为身体各部位都是相连的。当然有些特定的动作,比如把脚抬高过肩,一定要维持久一点才会对内脉有益。
“我们要留意和计算的,除了一个动作要维持多久,还有吸气吐气需要多久。这是有原因的,起码对动作本身而言因为留意吐气跟吸气是否一样长,呼吸就能达到最规律的状态。
“你可以在心里数息,不过这样可能会令你无法留意其他事,比方伸展手臂或大腿时是否感觉到内脉随之伸直。一个较轻松的选择是连结心跳,去感觉心在胸腔里跳动,或在耳中倾听心跳声,这样你就会注意到自己吸气要多少次心跳,吐气时同样要多少次心跳。这么做确实能够避免一些常犯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在每次呼吸时把老旧污浊的空气排出去。如果一直犯这种错误,锁在体内的多余空气又会逐渐在我们设法解除压力的内脉里施加压力。
“留意呼吸次数,和确认吐气和吸气所需的心跳次数一样,这个习惯也会逐渐融入你的日常生活,比如办公、面对紧绷状况时。它会帮助你放松下来,一开始就能避免堵住自己的内脉。”
队长长叹一声:“一心多用害我都快忘了下个动作了!”
“多多练习,”我说,口气在我听来就像卡特琳,“多多练习就对了。”接着,我带他做几个高难度的动作,这样就能趁他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打断他,提醒他规律呼吸的重要。这些都是老师的工作,让学生的脑袋跟关节一样灵活。下次你的老师害得你气喘如牛时,你就知道他用心良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