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个调查数据:微信在手机中的用电占比高达80%。
调查数据下方有这么一条提问:一个人没有看到你给他发的微信消息,这样的几率是多少?
清一色回复:几乎为零。
或许你也看到过外卖小哥在送餐高峰期,在等电梯的功夫,给女友发去关心问候吧;也看到过有人打着点滴,用一只手艰难地回复着消息,却笑出声来吧。
不出意外,一个人不可能连看一眼手机的时间都没有,但我们往往喜欢自我欺骗,往往会习惯性为那个总是让我们焦急等待,热切期待的人找借口。
其实,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一个人不回复我们消息意味着什么罢了 —— 意味着你在他心里没有那么重要,意味着他不在乎你,甚至根本不想搭理你。
有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没有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如果手机还是只能简单地通话,我们是不是就不会活得这么纠结,这么忧郁,这么拧巴,这么憋屈?
以前给人拨号通电话,不管接通或不接通,我们似乎都不会特别的失落或难过。
因为只要一个人手机是开着机的,即便没接通,待他按亮手机屏幕时就能看到有人给他打过电话,甚至有的手机还会一直闪灯提醒有未接电话或消息。另外,除非他亲手点开“通话记录”,否则“未接来电”四个字也不会自行从屏幕上消失。而且,如果有的人还开有来电提醒,即便是手机没电关机了,也会在开机之后有短信提醒某人在什么时间给他打过电话。
而若是接通了,就是同时性的双向互动零等待。完全不会存在我说完这一句,就要等上10分钟才能听到他接那一句的情况。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说一个人不知道我们联络过他,也不用一直抱着手机唯恐错过对方的任何一条消息而精神紧张,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及时回复或不回复我们消息的若即若离而患得患失。我们少了许多可作为对方没有与我们联络的借口,也就能尽早地接受现实,并切实地承认自己在某个人心里没有多少分量,尽快结束一段纠葛不定的关系。
但是,社交软件不一样。我们总有很多个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我们的理由,比如,手机突然没电了,没网络,忙得誊不开手。哪怕发出去的消息最终石沉大海了,还会想他是不是手机内存不够暂时卸载掉软件了。
我们盯着手机,对着聊天框,隔着屏幕满怀期待,但对方真的可以回复我们一句“你发的消息,我没有看到啊”,这时候,我们或许还会想是不是他手机坏掉了。
还有人可能会说“这几天,都是我弟弟登的我微信”,如果是拨号通话没有接通,他会跟你说是他的什么人一直用着他的手机号码吗?自然不会啊,但社交软件却可以。只要你允许对方登录,并告诉对方账号、密码,谁不能登录呢?
总之,使用社交软件,我们可以为对方不回复我们消息想出很多理由,对方若不想回复我们也可以有很多借口。
突然想起以前人们说的一句话 —— “打电话骗死人“,比如,一个人明明在家,却说没在家,你又没跟着他,也不知道到底在家不在家。但微信等虚拟性强的社交软件,更是“骗死人”啊。
有了微信等社交软件,似乎向喜欢的人表明心意也可以比以前容易好多,时常与对方聊天就是一种方式。人都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上心,没有谁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把时间浪费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身上。一个人若总是找你聊天说话,很大可能就是因为他喜欢你。
如果两个人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则满屏都是撒狗粮。但若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却不喜欢自己的人,因为是隔着屏幕,且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希望得到心上人回复的那个人除了有无尽的等待与期待,同时也会有难捱的折磨与煎熬。
得不到自己喜欢的人的回应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是一夜一夜的辗转反侧,是一阵一阵的绞心之痛,是一串一串的伤心眼泪。
我们对一个人有了好感,就是会想和他实时联系互动,什么事情都想和他分享,什么话都想和他说,就是会恨不得24小时黏着他。但在他看来,我们只是打扰,只是纠缠不休。
我们倾尽全力去走进他、靠近他,希望得到他的一个回眸,我们放下骄傲,放下自尊,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希望看到他的一个转身。但结果往往是被拒于千里之外。
当我们发送出去一条信息,当然希望被秒回,但我们更希望对方能够认真地回复。哪怕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希望自己发出去的消息条条石沉大海,也希望能够坦诚地面对一段关系,去共同处理那段关系,而不是“你喜欢我,与我无关”,所有的伤与痛与泪都由我们自己品尝,自己消化,自己熬,自己渡。
可无论我们发给他多少消息,他都可以假装看不见,收不到;无论我们如何伤心,如何难过,他都不会关心,不会在乎;不管我们多么的心如死灰、歇斯底里,他都可以事不关他,甚至认为是我们一厢情愿,就活该自作自受。
你们的关系全靠你一个人维系,等哪天你不给他发消息了,你们也就彻底没了关系。终于,你不再主动给那个喜欢的人发消息了,而他也没有联系过你。
或许,我们都曾给过自己深爱的某个人所有的柔情。那么,如果得不到回应,以后就不要再自讨没趣了,就再给他最后一次的温柔吧:别再打扰,别再主动联系他。
放过自己,敞开心灵,努力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吧。姑娘,加油↖(^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