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都会知道,每当央行降准降息时,二级市场就会对该信息进行反应,先涨为敬;而利率升高,存款准备金增加时,市场则普遍用下跌来回敬,那么,这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是什么?今天就让Peter带着大家一起来扒一扒。
资产通常是三大类,我们可以按风险程度进行排序。
债券<房产<股票。
1、利率之于债券影响。
债券大致分为三类:国债、地方政府信用债、企业债。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市场会给这三大类债券不同的利率,不过毕竟还是有一定风险,债券利率必须必银行存款利率高,且拉开一定程度,这才会吸引投资者购买。
当央行提高利率时,投资者会发现银行存款利率与债券持有到期收益缩小了,当这个差距缩小到债券高出的利率不足以覆盖投资者的风险补偿时,投资者倾向于卖出债券,转向银行存款,从而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央行降低利率时,则是投资者从银行取出存款购买债券的过程,这样引起了债券价格上升。
2、利率之于房产的影响。
房产除具有居住属性外,还被赋予了金融属性,是老百姓抵抗通货膨胀,实现资产保值升值的利器。不过昂贵的房地产,放在任何地方,适配当地的居民收入水平后,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因此,购买房产通常是通过支付一定比例首付,再慢慢还月供的方式来实现的。
以成都为例,我们可以来简单看下月供的压力。
成都区域目前均价在1.8万,按3口之家居住90平米进行测算。总价162万,首付三成,48.6万,贷款113.4万,贷20年,商贷基准利率4.9%。

再来看下如果按公积金利率3.25%计算。

很神奇的,仅仅1.65%的利差,按每月等额还款,20年后,竟然可以累积起接近25万的息差。而过去十年,央行一直处于大放水的状态,能够节约一大笔利息,还能增值保值,干嘛不买房,这导致了中国过去十年的房产牛市。

3、利率之于股票的影响。
先说说降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央行降准后,企业融资成本无实质性变化,但银行可放贷的钱变多了,企业可以融出更多的钱进行投资再生产,这有利于企业盈利增速,相同股价下估值变低,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
利率对债券和利率对股票影响是三位一体的。
当利率提升时,存款变得有吸引力,同债券原理一样,股息率若不能覆盖风险补偿,投资者倾向于卖出股票,转向持有债券或银行存款。回想90年代,受通缩影响,银行利率一度高达10个百分点,有这样稳稳当当的收益,谁还会去冒风险买债券和股票。
当升息周期走到尽头,市场遭遇股债双杀,股息率和债券到期利率重新具有了吸引力,先知先觉的人率先开始持有风险资产,后知后觉的人在降息通道打开,银行存款不再具有吸引力后开始尝试性的买入风险资产,而不知不觉者则在牛市尽头大举买入,为国接盘,最终成功实现了财富转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