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二月份完成首次录课,27号,28号全天都在做这个事,两条都加班。终于完成计划。但录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板书,过渡,口水话,录音设备等等。但录制过程中,自己摸索和解决了很多问题,很快就找到窍门。其中,两个窍门,很有用。一是分段录制,再剪辑在一起;二是先开始录制状态,再录制状态下准备素材,这样可以减少心理建设。下面详细介绍:
分段录制,最后合并。类似于写作文,分总的关系。每一段录制5分钟之内,有利于很快构思好本段内容的结构和内容,讲起来流畅;发现的问题方便及时更改,调节;准备的时间要少很多,有利于快速行动;内容短小,有利于剪辑;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精心打磨。分段录制核心做好过渡,一定要不露痕迹的过渡。
开始录制状态,减少心理建设时间。指录制之前,要准备录制的内容和图画,可以考虑先开始录制键,然后在录制的状态下,准备图,准备文字,准备过渡画面和语言。这些准备的镜头,可以在后期剪辑时,剪掉,不影响结果。由于是录制状态,所以精力更加集中。而且,做好准备,可以快速开始,非常自然。时间久了,就成为自然的状态。如果没有开始录制状态,会暗示自己做准备,深呼吸,纠结,甚至找借口逃避。然后大量心里建设后开始录制。耗时特别多。
通过初次录制视频,收获颇多,很快找到初步工作方法。接下来,考虑怎么做好过渡,怎么精简语言,怎么做好录制准备。让课程短小精悍,高效解决问题。
除了录制的收获,还带来方法论的升级。做一件事,首先必须快速入门。所谓的快速入门,就是掌握最少必要知识。比如录制课程,最少必要知识就是,录屏软件的选择和熟悉,板书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录音设备的调试和试用,录制课程的大概画像,录制后的剪辑能力。知道这些就可以了,就算是入门了。然后,要做的绝对不是去学习如何录课,而是直接录课,不停地聚焦录课和改进,在有一定的录课经验后。再看一些录课的文章和视频,加以改进录课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去录课。这样循环,快速度过录课的笨拙期,这样就能快速掌握录课的方法和技巧。
所以,掌握一门新的技能的方法论是:
1.快速入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
2.践行,正视笨拙期,重要的是去行动;
3.专注改进,快速度过笨拙期,不要管别人评价。
4.看相关文章和教学视频,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