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过年时,连我一个小孩也有烦恼。
腊月里,就特别忙,要开始置办年货,经常要去赶集。从家里走到镇上,五里路,四十分钟。街道不宽,拥挤的很。真正的街道就一条街,从东到西也就四公里。其他小街道也有,更加拥挤。一般要早点去,直奔目的地,去采购需要的东西。采购完,再吃点小吃,每次去的时候都兴高采烈的,回家时,就感觉路途遥远,走到村边上都恨不得一下子到家,立马上炕,感觉快累死了。
家里最忙的人是母亲,每天都起床特早。过年前,我们家乡的风俗就是蒸馒头、包子,煮肉,蒸糖米,熬鸡汤,做哨子。就是过年后招待亲戚的一些食材。我们风俗里说正月里不蒸馍,所以就腊月二十六七就蒸馒头包子花卷,需要一天时间。
早早的母亲就起床和面,和好面把面盆包好放炕上等着面醒。然后就准备柴火,干树枝、玉米芯,比较耐烧的。吃过早饭,面就醒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揉面,团成圆圆的光滑的拳头大的小馒头。然后再把团好的馒头再醒一次,这样才能整出宣软的馒头。
我们就要在家帮忙。我跟着母亲和面,弟弟负责醒团好的馒头。醒馒头却也要时间和耐心。。蒸包子、馒头花卷,刚出锅的馒头给灶王爷供一个。
然后就是炖肉了,每次肉出锅后,都要给爷爷盛些。小时候家庭不富裕,肉买个二三斤,切小一点,肉汤多炖一点,热馒头夹点肉,蘸着肉汁吃也特别的香。
然后就是蒸糖米,糯米泡好,一碗一碗按米水比例装好,碗底放红枣、花生、核桃仁。放锅里蒸半个小时,蒸熟后,碗倒扣在盘子里,上面再撒些白糖,特别的香甜。
杀鸡炖鸡汤,煮浓浓的一大锅,炖好后放盆里装好,等亲戚来了,煮陕西特有的那个鸡汤面,其实一碗面,只有一筷子头的面条,捞了面吃,汤端回去到锅里,继续下一碗。这个汤面的精髓就是鸡汤、蛋花。汤味道好,面才会好吃。
每天忙的跟个陀螺似的,很多事都要做,一天下来人也累,还不能出去玩,最烦的就是那几天了。年一过完,接着就是天天的走亲戚,你到她家去,他到你家来,礼物互相的提来提去,然后就是吃饭聊天,没意思透了。不知道小时候喜欢过年啥,现在想来,大概就是喜欢穿新衣服了吧。
那时候过年还可以放个炮,庆祝一下,如今过年连烟花爆竹都不让放了,越来越没有了过年的气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