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字犹龙,又字耳犹、自号龙子犹。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01、科场失意,出入青楼
1574年,冯梦龙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葑门一带的理学名家,父冯曙,廪生,母张氏。
冯梦龙自小才思敏捷,酷好读书,尤其对古代的经史子集,颇有研究。他与兄梦桂,弟梦熊,皆为庠生,颇富文才,时人称为“吴下三冯”。
冯梦龙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兴趣广泛,涉猎杂书,强记童谣,小说、戏曲、民歌、牌经、酒令无所不通。很早就考中了秀才。
但冯梦龙后来屡试不中,长期没有考中举人。备受打击的冯梦龙内心忧愤,回归故里,出入青楼酒馆,卖文为生。
他整日混迹于烟花巷中,过起了放荡不羁的生活。在青楼中,他结识了苏州名妓侯慧卿,她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会。
两人情投意合,她给冯公倒茶端酒,身材袅娜,身子软款,又特别善解人意,伶俐帮帖,把他的心绪抚慰得很是妥帖顺当。
冯梦龙虽有才华,却囊中羞涩,拿不出能帮助侯慧卿赎身的银子。侯慧卿苦等无果,最终与一名富商远走高飞。
这件事对冯梦龙的打击程度远胜于科举场上的失利。他大病一场,发誓不再踏进青楼一步。
02、搜集民间故事,从事编辑和创作
1596年,冯梦龙利用与都市下层人民接触的机会,广泛搜集民歌、民谣、谜语、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
他最开始是将民间已有的各种野史故事以及身边朋友的八卦绯闻收集起来,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润色编辑,形成了他的笔记小说。
(1)、编《双雄记》和《山歌》
冯梦龙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小说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1604年前后,冯梦龙创作传奇《双雄记》。
这是根据友人“东山刘某”与青楼女子白小樊的故事改编而成。《双雄记》二卷三十六出,刊《墨憨斋定本传奇》。
那段青楼的生活经历,促使冯梦龙开始关注吴地山歌,1605年,冯梦龙搜集评注编刊了《挂枝儿》又名《童痴一弄》。
1614年,冯梦龙辑成《山歌》(又名《童痴二弄》,这是中国历史上弥足珍贵的两部民歌专集,具有重要的学术文献价值。
(2)编创高峰,著述不断
冯梦龙通俗文学编创的高峰时期,在1620年至1634年赴任福建之前。这十五年里,他著述不断。
他先后纂辑了《古今笑》三十六卷(又名《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后增纂为《智囊补》)、《情史》等文言笔记小说集,各具特色,风行一时。
《古今笑》是一部文言笔记、幽默讽刺小说集,书中内容多为真人真事,上至历代君主,下至市井百姓,各色人等,种种笑话,应有尽有。
《智囊》是冯梦龙代表作之一辑录了从先秦到明朝崇于多则智慧故事上至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堪称中华智慧百料全书。
《情史类略》卷二名情缘类,收故事三十四则,其共性在于展示男女之间有缘千里相会。
《玉堂春》较为突出,玉堂春爱上了显宦之子王舜卿,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成为夫妻。
卷八名情感类,收故事二十六则,多写男女之间以情相动事。《孟姜》讲述孟姜之夫死于长城之役,孟姜哭倒长城始见其骨。
卷十名情灵类,收故事四十一则,刻画了相爱男女至死不渝的形象。《祝英台》讲述祝英台爱上梁山伯,不遂,投坟殉情。
冯梦龙改订了十余部戏曲作品并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选编评点了散曲集《太霞新奏》。
他将二十回旧本《三遂平妖传》,扩编改写为四十回的《新平妖传》,字数约字数约从原来的十万扩增到三十万。小说情节人物乃至主题倾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3)、编《东周列国志》和《三教偶拈》
又利用明余邵鱼《列国志传》小说文本,广参博采《左传》、《史记》、《吴越春秋》等史籍稗乘,“编撰成《东周列国志》。
讲述了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秦始皇定天下近600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三国演义》之后最值得一看的历史演义小说。
他还将王阳明的学术人生故事,敷衍为白话小说《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并与《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许真君旌阳宫斩蛟传》合刊为《三教偶拈》小说。
(4)、编写三言
而在冯梦龙诸多通俗文学成就之中,最为令人瞩目者,自然非话本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
《警世通言》当中的许多故事都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剧,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根据明万历年间宋懋澄《九䈁集》卷五《负情侬传》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小说讲述了明万历年间,京城名妓杜十娘与太学生李甲相恋,赎身从良,途中被李甲转卖给富商孙富,十娘怒携多年积攒的百宝箱,投江自沉的故事。
作品通过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悲剧,表现了杜十娘追求爱情自由的愿望,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尖锐矛盾,歌颂了杜十娘的反抗精神和光辉人格,鞭挞了封建社会扼杀美好事物的罪恶。
三言二拍中还有许多经典句子:人面不看看佛面。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宰相腹中撑得船过。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强中更遇强中手,恶人须服恶人磨。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03、补贡生,任丹徒训导
1630年,57岁的冯梦龙入国子监为贡生,此后开始了官宦生活。接着以岁贡为丹徒训导。
冯梦龙在丹徒训导任内,曾劝县令石景云为民落实升科不实之事。他在丹徒任内,还编过《四书指月》。
他根据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写下了《白蛇传》。故事中主人公许仙是个药铺的主管。
白娘子爱上了他,借着借伞的由头,向其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从杭州追到苏州,从苏州追到镇江,最后回到杭州,被法海镇压在了雷峰塔下面。
04、任县令,为民造福
1634年,冯梦龙从丹徒训导升任福建寿宁知县。61岁的冯梦龙从繁华富庶的苏州水乡经浙江入闽。
他一路上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用时半年终于抵达“万山逶迤,地僻民贫“的寿宁县。
(1)捐款修城墙
当时的寿宁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文化落后。嘉靖年间,倭寇还曾三次窜犯寿宁县城。
他为触目所及的贫困感到震撼,却没有丝毫的灰心,而是认定“寿宁可为”!他赋诗《瑞云》道:
出岫看徐升,纷纭散郁蒸。
莲花金朵朵,龙甲锦层层。
似浪千重拥,成文五色凝。
不须占太史,瑞气识年登。
县城城墙几十年前被入侵的倭寇毁坏了,晚上老虎从周边森林里跑来叼走百姓的牛羊。
冯梦龙拉着本县各官员捐钱,没有钱的捐物,终于把城墙倒塌的地方修补好了。
他立四门谯楼,又置大鼓一面,设司吏一名于县之门楼,一有警情就敲鼓提醒大家。
看到县城防御需要,百姓饮水和灌溉的困难,他又组织人员在城内蟾溪中筑堤建坝。
(2)清除虎患
了解到老虎伤人事件,冯梦龙又向民间调查,亲往拜访,从猎户中取经,专门设置猎虎的陷阱。
阱”其实是一种木制的小屋,中间设置机关,拴一只羊作诱饵。一旦老虎闯入吃羊,触动机关,就被困在屋里,埋伏在周围的人就可合力将其捕杀。
冯梦龙捐出自己的俸禄,专门建造了数个这样的猎虎陷阱,放置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让周围的百姓时刻盯着,打到一只老虎就奖励三金!
短短半年后,“山后、溪头及平溪连毙三虎,自是绝迹”。最终解决了寿宁虎患。
(3)打击倭寇
肃清虎患后,冯梦龙着手解决倭寇入侵。进一步视察全县后发现,寿宁县东南部为福安和宁德县。
北面为浙江的景宁、泰顺和庆元。寿宁南部再出去就是大海。
他实地勘察后提出:“守隘之具,铳第一,弩次之,虽弓矢亦不逮矣。多蓄硝磺,此最紧着。”
他把车岭、绝险、铁关、院洋四隘当作要害之地,要求守隘者以铳为第一守隘之具,并多蓄硝磺。
冯梦龙详细了解到寿宁县兵员“实存一百名”,且只够充当衙役、公差之用,待遇也无法保障。
对此,冯梦龙加强了日常军事训练,月必亲试,严其赏罚”,使兵士“知自奋,有稍暇即往演习”。
对于寿邑兵士缺军粮问题,他煞费苦心,多方营求,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地击退了倭寇的侵扰。
(4)、抓粮食生产,设仓
寿宁山高水寒,一年一熟,粮食产量低。“一值水旱,外运艰难,立而待毙”“穷民犹蹙额,五月卖新禾”“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
民瘼疾苦,令他痛心疾首!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如何育种、耕田、治水、施肥,写了“实操手册”颁布执行。
他查阅旧志,了解到县衙有留仓,就学习戴镗的贮银输谷良法,让“官无发粜之扰,民有乐输之便”,这样,应对灾荒,实现“无饥”,就有了底气。
(5)断案公正,维护治安
面对“宁人好讼”,公堂秩序混乱,甚至有公堂打斗的现象,冯梦龙察隐情于秋毫,访真情于实地,惩顽凶于讼堂,打击“讼棍”“地霸”,还一方安宁。
他对轻微犯罪 “怜贫量断”,从轻处罚,给其改过的机会;对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者,“亲往索之”,严惩不贷。
有一次,牧童放牛引起两村耕牛相斗,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双方村民争辩吵架,酝酿械斗。冯梦龙及时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加以调解。
他在西浦官厅发布一道十六字文告曰:“两牛相触,一死一生。死者同食,生者同耕”。
此道文告,公平公正,接地气,通和气,大家都服气,从此两村和睦相处。
(6)重视教育
冯梦龙发现:寿宁县原先学校虽设,读书者少。学宫已久倾圮。
冯梦龙看着年久失修的学宫、数量可怜的藏书和本地人考上秀才就满足的态度,立志要扭转学风。
专项经费不够,他自己添钱修缮学宫,缺乏适用的大树做梁柱时,冯梦龙又“捐俸”雇人砍伐大树后运到县城。
冯梦龙又把自己在镇江当训导时编的《四书指月》翻印出来,作为教材,每月为学生亲自上一堂课。
在冯梦龙到来前,寿宁175年没出过一个举人,进士更是建县以来从未有过。
冯梦龙的一番举措让“士欣欣渐有进取之志”,后来他的得意门生叶有挺成为寿宁建县以来的第一位进士。
(7)移风易俗,禁止溺女婴
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当地重男轻女,生下的女儿多不肯留养,即时淹死或抛弃路旁。
冯梦龙下决心移风易俗,禁止溺女婴,他亲自撰写了《禁溺女告示》,四处张贴,刻石立碑。
冯梦龙张贴告示,痛陈事理:“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
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若是有家的,收养此女,何损家财?若是无家的,收养此女,到八九岁过继人家,也值银数两,不曾负你怀抱之恩。”
并规定罚溺女、奖举报、赏领养,成功遏止了这一陋习。
冯梦龙发现,当地封建迷信妨碍生产,惑乱人心,他力求改革,请医生为村民治病,杜绝巫医害人。
(8)提出人口建议
冯梦龙在人口问题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人生二男二女”,势必造成人口大量膨胀,无法养育,因此“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
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他可算是古代最早突破“多子多孙为福”传统观念的文人。
05、辞官回乡,进行反清斗争
1638年,六十五岁的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即回苏州。回到苏州后,冯梦龙的生活基本安定,直至明朝灭亡。
他不时与吴中友朋游谒酬唱,为乡人著述题写序跋,1643年,他喜度七十大寿,东南文坛盟主钱谦益赠诗《冯二丈犹龙七十寿》,以为古稀之祝。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五月二日,清军入关,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由北向西向南扫荡而来。
冯梦龙悲愤之余,他迅速编纂了《甲申纪事》、《中兴实录》、《中兴伟略》三书,存史鉴史,建言献策。
1645年年春,冯梦龙从苏州至松陵与沈自晋告别后,到浙江吴兴,杭州天台一带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1646年春,于兵火中自浙江台州还苏州,途中感愤而逝,享年七十三岁。
冯梦龙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花甲之年成为寿宁县令,任内修城墙,抓生产,断案如神,重视教育,深受爱戴。
他还是一代文豪,大量编写书,其中《双雄记》、《山歌》、《东周列国志》,《三言两拍》流传千古他因此名垂青史。
网友评论